【箴四1】「眾子啊,要聽父親的教訓,留心得知聰明。」
【箴四2】「因我所給你們的是好教訓;不可離棄我的法則(或譯:指教)。」
【箴四3】「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
【箴四4】「父親教訓我說: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
【箴四5】「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
【箴四6】「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
【箴四7】「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或譯:用你一切所得的去換聰明)。」
【箴四8】「高舉智慧,她就使你高升;懷抱智慧,她就使你尊榮。」
【箴四9】「她必將華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交給你。」
- 「聰明」(1節),原文的意思是「理解力、洞察力」。「留心得知聰明」(1節),可譯為「留心可得洞察力」(英文ESV譯本)。
- 「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3節),更可譯為「當我在父親面前還是小孩,是母親獨一嬌兒的時候」(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指父親幼小的時候,祖父就把智慧教給他(4節)。
- 4-9節是祖父給父親的「好教訓」(2節),現在父親轉授給自己的眾子;用智慧來教導兒女,可以把子孫後代帶進良性的循環。神的心意是讓祂百姓的家庭成為薪火相傳的學校(申六6-9),而不是把教導的責任推給教會。所羅門的箴言與大衛的教導有密切的聯系,大衛教導所羅門運用智慧治理國度、遵行律法(王上二2-9;代上二十二11-12;二十八9-10),所以所羅門就向神求智慧(王上三9)。
- 智慧的傳承,目的不是為了傳授知識、開拓智力、解決問題,而是為了傳承生命(三2、8、18、22;四13、22;六23;八35),使神的百姓在應許之地「便得存活」(4節;申四1;五33;八1;十六20;三十6、16、19),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和親密相交之中。
- 「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7節),可譯為「智慧的開端是:要得智慧,不管得什麽,都要得著洞察力」(英文ESV譯本)。得著真智慧的第一步,是下定決心要得著她。
- 「華冠、榮冕」(9節)都是婚禮上新郎榮耀、喜樂的象征(賽六十一10;歌三11),「才德的婦人是丈夫的冠冕」(十二4)。智慧就像新婦,將「華冠、榮冕」戴在新郎頭上。
- 1-9節的主題,是智慧尊榮人。智慧就像男人的妻子,丈夫怎樣對待她,她就怎樣對待丈夫。人越珍惜智慧,智慧就越能保護人(6節)、使人「高升」、得著「尊榮」(8節);人若不理智慧,智慧也不會理人(一24、28)。
【箴四10】「我兒,你要聽受我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
【箴四11】「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
【箴四12】「你行走,腳步必不致狹窄;你奔跑,也不致跌倒。」
【箴四13】「要持定訓誨,不可放松;必當謹守,因為它是你的生命。」
【箴四14】「不可行惡人的路;不要走壞人的道。」
【箴四15】「要躲避,不可經過;要轉身而去。」
【箴四16】「這等人若不行惡,不得睡覺;不使人跌倒,睡臥不安;」
【箴四17】「因為他們以奸惡吃餅,以強暴喝酒。」
【箴四18】「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箴四19】「惡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麽跌倒。」
- 「必延年益壽」(10節),原文是「生命的年數就會增多」。「你要聽受我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10節),這個道理是父親從祖父學到(4節)、又親身體驗、再傳給兒子的。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追求至公至義,好叫你存活,承受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申十六20),使人長久地活在應許之地、活在神的祝福之中。
- 「行走、奔跑」(12節),都是指每天的日常生活。「腳步必不致狹窄」(12節),可譯為「腳步沒有阻礙」(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
- 智慧「是你的生命」(13節),因為智慧可以使人「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三十19)。
- 「要躲避,不可經過;要轉身而去」(15節),比喻遠離惡人。對付惡人有上中下三策:下策跟隨,中策抵擋,上策「躲避」。
- 「因為他們以奸惡吃餅,以強暴喝酒」(17節),可譯為「因為他們以邪惡當餅吃,以暴力當酒喝」(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
-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4),一開始「好像黎明的光」(8節),並不那麽耀眼,但卻會越走越光明(18節)。雖然路小,也沒有一帆風順,腳步卻「必不致狹窄、也不致跌倒」(12節)。
- 「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太七13),一開始好像立竿見影,但卻會越走越「幽暗」(19節)。雖然路大,起初也春風得意,但卻不知不覺地「自己不知因什麽跌倒」(19節)。
- 10-13節是「智慧的道」(11節),正直、光明,是生命的道路;14-17節是「惡人的路」(14節),彎曲、黑暗,是死亡的道路。表面上,人生並非黑白分明,世上的道路有千萬條;但在神的眼中,只有敬畏和悖逆兩條路,並沒有中間道路。18-19節是這兩條路的比較,真智慧能引導人選擇正道,「延年益壽」、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里。
【箴四20】「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
【箴四21】「都不可離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
【箴四22】「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
【箴四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譯: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四24】「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
【箴四25】「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原文是皮)當向前直觀。」
【箴四26】「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
【箴四27】「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腳離開邪惡。」
- 「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22節),可譯為「因為找到它們的,就找到生命,得到全身的醫治」(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轉向神,祂就「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詩一百零七20)。所以主耶穌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
- 在古代中東文化中,「心」代表人思想(詩一百一十九36)、情感(詩五十一17)和意志(詩一百一十九36)的中心,代表人生命的本質(可七21;路六45),所以「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23節)。人墮落以後,心被罪占據,「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而保守「心」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的言語「存記在你心中」(21節),讓神的話語充滿我們的心(詩一百一十九11),才能從神領受新心(詩五十一10;結十一19),被神將「心志改換一新」(弗四23)。
-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23節),可譯為「因為生命的泉源由心發出」(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泉源若是清潔的,流出來的水也是清潔的。主耶穌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8),可能就是引用本節。
- 「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24節),可譯為「要離開歪曲的口,轉離偏邪的嘴唇」(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舌頭是人身上最難制伏的器官(雅三2-10),要制伏口舌,首先要求神使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因為心里所充滿的,口里就說出來」(太十二34;路六45),所以「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稱義,口里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10)。反過來,膚淺的言談習慣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思,玩世不恭的閒談、憤憤不平的抱怨,說話輕浮、半真半假,最後都會成為人內心根深蒂固的習慣,所以我們「要離開歪曲的口,轉離偏邪的嘴唇」。
- 當我們的「心」被神的話語充滿時(21節),「眼目」就不會左顧右盼,而是「向前正看、向前直觀」(25節),次要的抉擇都受終極的目標控制。現代生活充滿形形色色的誘惑,最好的防御就是專心「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才能「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4)。
- 「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26節),更可譯為「要衡量你腳下的路,你一切的道才能確定」(英文ESV譯本),因為只有神能「修平人一切的路」(五21)。衡量腳下的路,就是在正道上不偏離(27節)、也不抄捷徑。人看為美的捷徑、岔道,很可能會把我們引向「邪惡」(27節),因為「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由良好的願望鋪成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唯一的正道,就是主耶穌所走過的十字架的道路。
- 20-27節的主題,是把智慧存記在心,使人得醫治、得生命(22節)。父親的「好教訓」(2節),是傳授「聰明」(1節),也就是傳授分辨和權衡事物的洞察力與理解力;而人本主義的教育卻不是教人怎樣去思考問題,而是灌輸流行的觀點,誘導年輕人奢談時髦的社會問題,卻完全忽略最深刻的生命問題。真智慧不是誘導人去注意全球變暖、性別認同,而是提醒人注意保守自己的「心」(23節)、「口」(24節)、「眼」(25節)和「腳」(26-27節)。當我們把「心」、「口」、「眼」、「腳」都交給神管理的時候,「就找到生命,得到全身的醫治」。「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