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後三1】「弟兄們,我還有話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
【帖後三2】「也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
【帖後三3】「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兇惡)。」
【帖後三4】「我們靠主深信,你們現在是遵行我們所吩咐的,後來也必要遵行。」
【帖後三5】「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
- 二13-三15的主題是「感恩與勸勉」,與一3-12「感恩和稱讚」前後呼應。保羅一面糾正初信者的誤解(二1-12),一面堅固他們的信心(二13-三5),並且勸勉他們一邊等候主來、一邊為主而活(三6-15)。
- 1-2節是保羅請帖撒羅尼迦信徒為自己代禱。
- 患難中的信徒最容易陷於自憐之中,這時更應該多為福音的事工代禱(1節)、多為肢體的患難代禱(2節),這樣才能脫離自我。基督身體里的禱告原則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擔當別人的禱告重擔,也能使自己的重擔輕省(加六2)。使徒保羅有很大的屬靈恩賜和成就,但他在許多書信中都要求對方為自己代禱(羅十五30;弗六19;西四3-4;帖前五25;帖後三1-2)。這不是為了博取對方的同情,也不是因為沒有代禱神就不會帶領,更不是代禱的人越多神就越垂聽。神所要得著的是基督的身體,而不是一個超級肢體,因此保羅照著神的旨意,把自己和同工們擺進基督的身體里,盼望所有的肢體都借著同心禱告活在基督的身體里,在靈里合一,彼此聯絡、互為肢體、彼此配搭、彼此供應、一同爭戰,「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
- 「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2節),原文有定冠詞,可能指在哥林多給保羅帶來麻煩的猶太人(徒十八12),「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2節)。當我們為福音的事工禱告時,要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並非所有的人都會信主,唯有蒙神揀選的人(二13)才有信心正面回應福音。
- 3-5節是保羅為帖撒羅尼迦信徒代禱。
- 保羅請對方為自己代禱「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的同時,立刻想到對方所受的逼迫患難,所以從「信心 pistis」(2節)過渡到相似的「信實 pistos」(3節)一詞,馬上就說「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3節)。在基督里的禱告,總是讓我們仰望基督,考慮基督的身體、顧念基督的心意,而不是定睛在自己的難處上。「主是信實的」,祂「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一6-7)。雖然祂允許「惡人」驅趕自己的仆人、「惡者」逼迫自己的教會,但祂不會撇下自己的羊群不管,而會一直護衛他們,「愛他們到底」(約十三1),「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堅固」(二17)他們。
- 保羅的「靠主深信,你們現在是遵行我們所吩咐的,後來也必要遵行」(4節),他的「深信」是根據神自己的「揀選」(二13)和「信實」,而不是根據人不可靠的表現。因此,當我們的肢體軟弱、跌倒的時候,我們不可憑血氣責備、論斷,而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帖前五14),因為「靠主深信」神必成全祂在信徒心中所動的善工(腓一6)。
- 第5節可譯為「願主引導你們的心進入神的愛和基督的堅忍」(英文ESV譯本),這是保羅的第三次禱告(一11-12;二16-17),與第二次禱告(二16-17)首尾呼應。信徒之所以能「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5節),並不是倚靠人的努力或模仿,而是因為主不但「安慰」(二17)我們的心,而且「引導」我們的心經歷神的愛,使我們能更加愛神,活出基督的堅忍、等候祂的再來。
【帖後三6】「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
【帖後三7】「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
【帖後三8】「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
【帖後三9】「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
【帖後三10】「我們在你們那里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 6-10節是命令教會遠離不順服的懶惰者。
- 信徒彼此相愛,不是憑著肉體,而是順從聖靈,出於神的愛必須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因此,保羅剛剛為他們代禱:「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5節),馬上又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嚴肅地吩咐他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6節)。
- 「吩咐」是一個命令,而非一項建議(帖前五14)。
- 「不按規矩而行」,指因為對基督再來的誤解,有人不遵守使徒的教訓、遊手好閒(6節)。這種人懶惰不肯做工、專占弟兄的便宜,所以「當遠離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14節)。
- 第7節原文以「因為」開頭(英文ESV譯本),表明保羅吩咐信徒遠離懶惰者的原因,是因為「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7a)。因為保羅自己也「未嘗不按規矩而行」(7節),反而「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8節)。帖撒羅尼迦的初信者相信使徒的教導,也效法他們的榜樣(帖前一6)。每一個傳道人也都當捫心自問,自己能不能坦然地對信徒說:我們「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9節)。每個傳福音的人都應當以清潔的良心給別人「作榜樣」,讓人真正看到福音的大能。
- 傳道人「靠福音吃喝」(林前九4),是主所賜的權柄,因為「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六6)。而傳道人放棄合法的「權柄」(9節),是為了造就信徒,教導初信者舍己之愛和勤奮工作。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道期間,雖曾幾次接受腓立比教會的供給(腓四16),但仍不敷需用,所以還需要親手做工維生(帖前二9)。但帖撒羅尼迦信徒剛剛信主,保羅為了不讓福音受到幹擾,所以不願增加初信者的經濟負擔(帖前二9),這就是傳道人的十字架道路。
- 「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10節),不是針對不能作工的人,而是針對「不肯做工」的人。保羅勸勉信徒用自己的富余去補別人的不足(林後八14-15),但「不肯做工」的人沒有資格倚賴別人的供養。神的愛並不鼓勵懶惰,我們對於懶惰者最大的愛心,就是讓他們餓著肚子、強迫他們工作。
【帖後三11】「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什麽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
【帖後三12】「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
- 11-12節是對不順服者的警告。
- 「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什麽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11節),與「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7-8節)首尾呼應。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一個因愛心勞苦的教會(帖前一3),「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一3)。但也有人濫用弟兄的愛心。
- 有些人可能認為既然基督馬上就來,工作沒有什麽意思,所以遊手好閒。
- 有些人可能受希臘文化影響,輕看體力勞動,認為自己在基督里已被釋放,為何仍得像奴隸一樣工作?
- 有些人可能不屑從事「屬世」的工作,專注於追求「靈命增長」。
- 正當的工作就是在事奉神,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麽,都要從心里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三23)。除非清楚蒙召做全職傳道人,否則信徒應該一面做工、一面等候基督再來,因為不是出於神呼召的「志願者」只會「專管閒事」,在教會中惹是生非、制造問題。
- 「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12a),與「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6a)首尾呼應,是一個非常嚴厲的警告。「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12b),可以譯為「要安分做工,自食其力」(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這是等候基督再來的正確態度。這並不是保羅的新教導,他在前書里已經提到(帖前四11),現在再次強調。
【帖後三13】「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
【帖後三14】「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
【帖後三15】「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
- 13-15節是對順服者的勸勉。
- 首先,信徒要「行善不可喪志」(13節)。因為我們的善行和事奉「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帖前二4),所以,即使愛心被人濫用,也不可灰心、厭倦,而是「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三23)。
- 其次,對於不順服使徒的「吩咐、勸戒」(12節),不肯悔改的人,信徒不要礙於面子、維持一團和氣,也不要擔心論斷人、破壞合一,而要有智慧地辨明是非,「記下他,不和他交往」(14節),目的是要「叫他自覺羞慚」(14節),向神認罪悔改。
- 第三,「但不要以他為仇人」(15a),管教的目的不是把弟兄變成敵人,軟弱的弟兄仍然是基督的肢體,所以我們「要勸他如弟兄」(15b),「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六1)。只要不是嚴重的犯罪行為(林前五2、13)或真理問題(約壹二19),教會的紀律通常不會把人趕出去。
【帖後三16】「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帖後三17】「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凡我的信都以此為記,我的筆跡就是這樣。」
【帖後三18】「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 三16-18是「問安」,與一1-2的「問候」首尾呼應。
- 16節是保羅的第四次禱告(一11-12;二16-17;三5),他的勸勉(6-15節)以禱告結尾,因為若沒有神的平安和同在,一切的勸勉和紀律都會歸於徒然。當教會內部必須采取懲戒措施的時候,尤其需要禱告:「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16節),包括那些順服的和不順服的信徒。
- 「隨時隨事」,原文是「隨時以各種方式」(英文ESV譯本)。
- 保羅寫信常常是自己口授,別人代筆記錄(羅十六22),然後在信尾用親筆問安。「凡我的信都以此為記,我的筆跡就是這樣」(17節),顯明不同的筆跡,有助於收信者鑒別「冒我名的書信」(二2)。
- 本信最後的問安除了加上「眾人」(18節)一詞,與前書(帖前五28)完全相同。因為保羅盼望每個人、包括那些「不按規矩而行」(6節)的人,都能順服使徒的教導和勸勉,恢覆教會的合一。這樣的合一只能借著「主耶穌基督的恩」(18節)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