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七1】「我想醫治以色列的時候,以法蓮的罪孽和撒馬利亞的罪惡就顯露出來。他們行事虛謊,內有賊人入室偷竊,外有強盜成群騷擾。」

【何七2】「他們心里並不思想我記念他們的一切惡;他們所行的現在纏繞他們,都在我面前。」

  • 六11的後半句「我使被擄之民歸回的時候」,直譯是「當我恢覆我民命運的時候」(英文ESV、NASB譯本)。六11的後半句應與七1合並,直譯是:「當我恢覆我民命運的時候、我想醫治以色列的時候,以法蓮的罪孽和撒馬利亞的罪惡就顯露出來」。
  • 神是全能的神,也是有恩典的神,「祂撕裂我們,也必醫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六1)。但神不是人可以操縱、賄賂的偶像,祂不會按照人的想法來施行恩典,祂的工作不能違背祂自己的本性。因此,即使神想「恢覆我民命運」(六11原文)、願意醫治以色列(1節),人的罪惡也讓神無法免除管教;因為百姓的罪「纏繞他們」(2節)、在神面前指控他們,使公義的神不能不施行審判。
  • 「撒馬利亞」(1節)是北國以色列的首都,「以法蓮」(1節)是北國最大的支派。「以法蓮」和「撒馬利亞」可能分別代表北國的百姓和君王。
  • 「內有賊人入室偷竊」(1節)可能指以色列用金牛犢和偶像代替了神;「外有強盜成群騷擾」(1節)可能指亞述、埃及的侵擾。
  • 北國在耶羅波安二世時代享受了神所賜四十多年的經濟繁榮和政治穩定,但卻不肯在恩典中回轉,反而以為神並不「記念他們的一切惡」(2節),以致「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不曉得神的恩慈是領自己悔改。今天,許多信徒也只是把神看作一個觀念、一個理想,心里並不思想神會「記念他們的一切惡」(2節),以致「為自己積蓄忿怒」(羅二5)。到了審判的時候,神也會說:「他們所行的現在纏繞他們,都在我面前」(2節)。

【何七3】「他們行惡使君王歡喜,說謊使首領喜樂。」

【何七4】「他們都是行淫的,像火爐被烤餅的燒熱,從摶面到發面的時候,暫不使火著旺。」

  • 3-7節火爐的比喻,是描述耶羅波安二世死後,北國以色列一次又一次的政變(王下十五8-30)。
  • 「火爐 תַּנּוּר/tannur」(4節)原文指古代中東家庭普遍使用的粘土烤爐(創十五17;出八3;利二4;二十六26),用泥土做成,以幹草、灌木為燃料。生面團需要整夜時間發酵,所以「從摶面到發面的時候,暫不使火著旺」(4節),而是讓悶火在爐里燃燒。早晨再使爐火著旺,燒熱爐壁後留下余燼,然後把面團貼在爐的內壁,兩面同時受熱,幾分鐘就能烤熟。
  • 「暫不使火著旺」(4節),比喻政變陰謀正在暗中醞釀,等待適當時機才發動。

【何七5】「在我們王宴樂的日子,首領因酒的烈性成病;王與褻慢人拉手。」

【何七6】「首領埋伏的時候,心中熱如火爐,就如烤餅的整夜睡臥,到了早晨火氣炎炎。」

【何七7】「眾民也熱如火爐,燒滅他們的官長。他們的君王都仆倒而死;他們中間無一人求告我。」

  • 「褻慢人」(5節)指「反叛者」。
  • 「如烤餅的整夜睡臥」(6節),指烤餅的人整夜等著生面團發好,到了早晨,終於可以「使火著旺」(4節)、開始烤餅。比喻叛亂者等待時機成熟,利用王室宴樂的機會把王與首領們灌醉(5節),然後殺掉他們(7節)。
  • 北國在耶羅波安二世以後的短短二十年中,有四位君王都被謀殺篡位(王下十五8-30)。無論是殺人的還是被殺的、革命的還是被革命的,沒有一個人求告神,都是憑著自己的意思行事,一心通過人的陰謀與暴力來奪取或鞏固政權。

【何七8】「以法蓮與列邦人攙雜;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

【何七9】「外邦人吞吃他勞力得來的,他卻不知道;頭發斑白,他也不覺得。」

  • 「攙雜」(8節),原文指把油和面粉混合在一起做成面團,比喻北國與萬民攙雜,逐漸失去了神百姓的特質。神的百姓是「獨居的民」(民二十三9),本來應該單單跟隨神、倚靠神,但北國卻投靠外邦強權、被外邦人同化,失去了對神專一的心。
  • 「餅」(8節)原文是薄平圓盤狀的餅,指在炭火燒熱的石頭上烤熟的薄餅(王下十九6),與用火爐烤餅不同(4、6節),烤的時候需要經常翻轉。「沒有翻過的餅」(8節)因為受熱不均勻,貼著石頭的一面烤焦了,另一面卻還是生的,失去了食用的價值。
  • 「外邦人吞吃他勞力得來的」(9節),指北國以色列在最後二十年中不得不向亞述繳納巨額貢款(王下十五19)。「頭發斑白」(9節)比喻北國以色列已經日益衰敗、走向滅亡。
  • 北國已經到了極其危險的境地,就像「沒有翻過的餅」,表面看起來還可以繼續烤,但另一面已經完全焦了,最後只能被丟棄。正如「外邦人吞吃他勞力得來的,他卻不知道;頭發斑白,他也不覺得」(9節),但滅亡已經迫在眉睫。

【何七10】「以色列的驕傲當面見證自己,雖遭遇這一切,他們仍不歸向耶和華——他們的神,也不尋求祂。」

【何七11】「以法蓮好像鴿子愚蠢無知;他們求告埃及,投奔亞述。」

【何七12】「他們去的時候,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們身上;我要打下他們,如同空中的鳥。我必按他們會眾所聽見的懲罰他們。」

【何七13】「他們因離棄我,必定有禍;因違背我,必被毀滅。我雖要救贖他們,他們卻向我說謊。」

  • 「以色列的驕傲」(5節),指北國經過了耶羅波安二世時代四十多年的繁榮穩定,自信心爆棚,以為可以靠著自己的能力覆興、崛起了。「見證」原文是法庭用語,意思是對法庭上的詢問提供證詞。通常「見證」都是為了控告別人,但「以色列的驕傲」卻是作見證控告自己,使他們在審判的時候「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五5)。
  • 北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時,不但沒有歸向神、尋求神(10節),反而「愚蠢無知」(11節)地自作聰明,一心「求告埃及,投奔亞述」(11節):米拿現向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進貢( 王上十五19);比加反抗亞述,結果北方和河東被亞述攻陷,百姓被擄(王下十五29);何細亞則周旋於埃及和亞述之間(王下十七4),招致亞述王撒縵以色五世的攻擊(王下十七3),撒馬利亞城最終被撒珥根二世攻陷,全國被擄亞述(王下十七6)。
  • 鴿子很容易被捕鳥者的網羅捕獲,所以說「愚蠢無知」(11節)。「無知」(11節)原文是「無腦、無心」。
  • 「他們去的時候,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們身上」(12節),指北國投靠兩大強權埃及和亞述,結果「好像鴿子愚蠢無知」(11節),就像一只傻鳥自投羅網,失去了國家的獨立。今天,一些信徒體貼肉體、不肯跟從神,結局也「好像鴿子愚蠢無知」,最終失去所追求的自由、利益。
  • 「他們卻向我說謊」(13節),指百姓並不誠心求告神(14節),不肯接受神借著先知指出的「救贖」(13節)之道。

【何七14】「他們並不誠心哀求我,乃在床上呼號;他們為求五谷新酒聚集,仍然悖逆我。」

【何七15】「我雖教導他們,堅固他們的膀臂,他們竟圖謀抗拒我。」

【何七16】「他們歸向,卻不歸向至上者;他們如同翻背的弓。他們的首領必因舌頭的狂傲倒在刀下;這在埃及地必作人的譏笑。」

  • 「在床上呼號」(14節)可能指當時拜巴力求雨時的情形。「聚集」(14節)在一些古卷中是「自刺」(英文ESV譯本),可能指敬拜巴力的儀式。在難處面前,百姓「並不誠心」(14節)求告神,而是繼續求告外邦偶像。
  • 「堅固他們的膀臂」(15節),指耶羅波安二世時代,神曾經賜給北國以色列四十年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的時期,但百姓卻繼續悖逆、抵擋神。
  • 「翻背的弓」(16節)指「沒有弦的弓」或「弦放松的弓」,射不中目標,這弓就不再有用。北國「歸向」(16節)強權亞述、埃及或外邦偶像,卻「不歸向至上者」(16節),已失去了神選召他們「作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的功用。
  • 「在埃及地必作人的譏笑」(16節),指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滅亡時,他們所盼望的盟國埃及不但沒有出兵相助,反而譏笑他們的天真。
  • 驕傲的北國以為可以倚靠自己的能力、謀略周旋於列強之間,結果卻把自己推向了滅亡。雖然神「想醫治以色列」(1節),但百姓卻不肯接受醫治;神也願意「救贖他們」(13節),但百姓卻「離棄」(13節)、「違背」(13節)、「說謊」(13節)、「悖逆」(14節)、「抗拒」(15節),不肯「歸向至上者」(16節),在救恩的事上已經全然敗壞。
  •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八32),「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八十四11)。但是,有些信徒卻覺得基督還不夠,還需要世上的勢力、學問來幫忙。所以「他們歸向,卻不歸向至上者」(16節),「並不誠心」(14節)回歸聖經,而是利用聖經來包裝世俗的理念;並不接受聖靈使自己「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而是把神當作可以操縱、利用的金牛犢。今天,有些人想靠心理學的竅門使家庭美滿,有些人想用工商管理的方法使教會增長,有些人想借神秘主義的途徑親近神,結果不但成了失去功用的「翻背的弓」(16節),而且在世上「必作人的譏笑」(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