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十八1】「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
【箴十八2】「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
- 1-21節整體交錯對稱:
- A. 愚昧人破壞弟兄和睦同居(1-9節);
- B. 愚昧人和智慧人的不同(10-11節);
- A1. 智慧人使弟兄和睦同居(12-21節)。
- 1-9節是一個交錯對稱的單元,主題是愚昧人破壞「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
- A. 愚昧人驕傲不聽(1-2節);
- B. 愚昧人言語無益(3-4節);
- C. 愚昧人無判斷力(5節);
- B1. 愚昧人開啟爭端(6-7節);
- A1. 愚昧人愛聽流言(8-9節)。
- 1-2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愚昧人驕傲不聽:
- 「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1節),可譯為「孤僻的人只顧自己的心願,他鄙視一切健全的知識」(和合本修訂版)。愚昧人孤芳自賞,結果是自我孤立,成了一個驕傲閉塞、自我滿足的孤僻人。他「惱恨一切真智慧」,是因為「真智慧」會證明他的愚昧。「真智慧 תּוּשִׁיָּה/tü·she·yä’」(二7;三21;十八1),又被譯為「真知識」(八14),原文的意思是「良好的、有效的智慧」。「真智慧」不是自命清高、離群索居,也不會性格怪癖、難以相處,而是「柔和謙卑」(太十一29)、平易近人,能與「弟兄和睦同居」,成為神給眾人的祝福。
- 「與眾寡合的」愚昧人並非不與人說話,而是說話時「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2節),結果「顯露」的不是聰明、而是愚昧。愚昧人封閉思想、卻大張嘴巴,自說自話、卻充耳不聽,所以既不能聆聽別人的意見或需要,也不能從別人學到「真智慧」,結果成了一個「與眾寡合」、又喋喋不休的人。這個世界最大的麻煩之一,就是愚昧人總是那麽自信;越是無知的人,就越容易自命不凡。
【箴十八3】「惡人來,藐視隨來;羞恥到,辱罵同到。」
【箴十八4】「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
- 3-4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愚昧人言語無益:
- 「惡人來,藐視隨來;羞恥到,辱罵同到」(3節),可譯為「邪惡來,藐視跟著來;羞恥到,辱罵同時到」。愚昧人缺乏自制、喋喋不休,言語里「顯露」的都是「邪惡」、「藐視」、「羞恥」和「辱罵」,只有宣泄毀壞,不能造就別人,叫人無法忍受。讓「惡人」閉嘴是不禮貌的,讓他繼續卻是殘忍的,所以「惡人」最終會成為「與眾寡合的」(1節)人。
- 「深 עָמֹק/ä·moke’」(4a)這個詞,原文大都是用來形容負面的事,如:大麻風病「深於皮」(利十三4),惡人的「心思是深的」(詩篇六十四6),「淫婦的口為深坑」(二十二14)。「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4a),形容愚昧人的言語隱晦,貌似深不可測,其實對人毫無裨益。真智慧在該說話的時候,應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話語就像「湧流的河水」(4b),清清楚楚、坦坦蕩蕩,才有益於「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凡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的人,都是故作高深的愚昧人。
【箴十八5】「瞻徇惡人的情面,偏斷義人的案件,都為不善。」
- 本節可譯為「偏袒惡人的情面,是不好的。審判時使義人受屈,也是不善」(和合本修訂版),主題是愚昧人無判斷力。
- 愚昧人的「言語如同深水」(4a),實際上並沒有正常的判斷力,只會「偏袒惡人的情面」、「審判時使義人受屈」。真智慧是認識到,一次不公的判決,比十次不法的行為更能破壞「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因為不法的行為弄臟的只是水流,而不公的判決污染的卻是水源。因此,對一個人的偏袒,就是對所有人的威脅;為受屈的人鳴冤,就是對自己的仁慈。
【箴十八6】「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
【箴十八7】「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
- 6-7節是一對交錯對稱的平行句,主題是愚昧人開啟爭端:
- A. 愚昧人張嘴啟爭端(6a);
- B. 愚昧人開口招鞭打(6b);
- B1. 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7a);
- A1. 愚昧人的嘴是自設網羅(7b)。
- 「愚昧人張嘴啟爭端」(6a),胡言亂語激化矛盾,給家庭和社會都會帶來紛爭。所以「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7b),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自己。凡是「張嘴啟爭端」的,都是會破壞「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的 愚昧人。
- 愚昧人「開口招鞭打」(6b),是因為「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7a),暴露了自己的愚昧無知,一個多嘴多舌的聰明人,還不如一個懂得閉口的愚昧人。因此,真智慧是認識自己的有限和無知,「弟兄和睦同居」應當從少說話開始:「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十七28)。
【箴十八8】「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箴十八9】「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
- 8-9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愚昧人愛聽流言:
- 「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8a),對於臭味相投的人來說,可以「深入人的心腹」(8b),是敗壞人內心的捷徑。但「流言止於智者」(《荀子·大略》),人若愛聽「傳舌人的話語」,也顯露了自己內心的敗壞。因為有什麽樣的內心,就愛聽什麽樣的話語:「行惡的,留心聽奸詐之言;說謊的,側耳聽邪惡之語」(十七4)。
- 「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9節),可譯為「做工懈怠的,是破壞者的兄弟」(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本節原文以「甚至、也 גַּם/gam」開始,代表對前一節的進一步說明,被動的懶人所造成的毀壞尚且與盜賊一樣,何況主動的「傳舌人」對「弟兄和睦同居」的破壞呢?
- 末世信徒生活在一個自媒體的世代,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充斥網絡。真智慧是不可「做工懈怠」,未經核實就信手轉發,結果成了「破壞者的兄弟」;明明是在「傳舌」,還以為是在傳福音;明明是在破壞真理,還以為是在建造教會。內心會敗壞言語,言語也會敗壞內心;今天,敗壞言語是世界敗壞人內心的捷徑。
【箴十八10】「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
【箴十八11】「富足人的財物是他的堅城,在他心想,猶如高墻。」
- 10-11節是一對平行句,呼應第9節原文的最後一個字「破壞者」(9b和合本修訂版),談論兩種防御「破壞者」的方法。又以「高墻」(11節)呼應第12節「驕傲」(12b)的原文「高舉」,承上啟下,把話題從愚昧人(1-9節)過渡到智慧人(12-21節)。
- 「耶和華的名」(10節),代表神自己。真智慧是憑信心把看不見的神當作自己的「堅固台」(10a),「義人奔入便得安穩」(10b),里外都得平安。
- 「富足人的財物是他的堅城」(11a),但這只是愚昧人驕傲的想象,是「在他心想,猶如高墻」(11b)。因為看得見的「財物」只是虛假的「堅城」,既不能阻擋外面的「破壞者」,也無法防備里面那些「做工懈怠的」(9a)。真智慧是認識到:沒有錢固然悲哀,但是錢太多可能更悲哀;因為那些認為金錢能換來一切的人,很可能會用一切來換取金錢。
【箴十八12】「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十八13】「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 12-21節是一個交錯對稱的單元,與1-9節前後對比,主題是智慧人使「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
- A. 智慧人謙卑聆聽(12-13節);
- B. 智慧人話語有益(14-15節);
- C. 智慧人有判斷力(16-17節);
- B1. 智慧人止息爭競(18-19節);
- A1. 智慧人愛聽善言(20-21節)。
- 12-13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智慧人謙卑聆聽,對比愚昧人驕傲不聽(1-2節):
-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12a),原文直譯是「破碎之先,人心高舉」。驕傲的人總是諱疾忌醫,因此必然會病入膏肓;驕傲來自肉體的自我高舉,因此必然會被神破碎。而真智慧是甘心接受十字架的破碎和對付。只有經歷過破碎的人,才有可能否定肉體、柔和謙卑,以致合神使用,所以「尊榮以前,必有謙卑」(12b)。
- 「未曾聽完先回答的」(13a),就是「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2節)的驕傲人。他們聽而不聞,心中只想著怎樣顯擺自己,結果顯露的都是「他的愚昧和羞辱」(13b)。真智慧是謙卑聆聽,「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應當從不急著說話開始。我們關愛人,首先應該以耐心聆聽、以愛心理解,才能互相擔當「各人的重擔」(加六2),而不是急著批評說教、表達意見。
【箴十八14】「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箴十八15】「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
- 14-15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智慧人話語有益,對比愚昧人言語無益(3-4節)。
-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14a),健康的心靈能幫助人勝過疾病;但受傷的心靈卻會加重病情,所以「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14b)。
- 「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15節),「知識」原文的意思是「知識、洞察力、智慧」,與「分別善惡」(創二9、17)的「分別」是同一個詞,在聖經中也被譯為「知道」(伯十7)、「認識」(賽五十三11)、「明白」(賽五十八2)。「知識」包括兩個要素:首先是知道一件事、或者知道去哪里找;其次是懂得如何分辨。這種「知識」可以使心靈喜悅,「因為智慧要進入你的心,知識要使你內心歡愉」(二10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
- 「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的真智慧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關心人心靈的健康。而恢覆心靈的健康不是倚靠膚淺的安慰和空洞的鼓勵,而是讓人的「心得知識」、充滿智慧的判斷力,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箴十八16】「人的禮物為他開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
【箴十八17】「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
- 16-17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智慧人有判斷力,對比愚昧人無判斷力(5節):
- 「人的禮物為他開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16節),但「高位的人」若是有智慧,就是「到高位的人面前」也無益,因為很快就會「察出實情」(17b)。
- 愚昧不但「瞻徇惡人的情面,偏斷義人的案件」(5節),而且「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17a),就會輕易下結論。真智慧是兼聽則明,等「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17b),才可能真正實現。教會中從事關愛的同工,首先要具備這種判斷力,不要先聽誰訴苦、就為誰流淚,結果卻妨礙了「弟兄和睦同居」(詩一百三十三1)
【箴十八18】「掣簽能止息爭競,也能解散強勝的人。」
【箴十八19】「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這樣的爭競如同堅寨的門閂。」
- 18-19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智慧人止息爭競,對比愚昧人開啟爭端(6-7節)。18節用「止息爭競」和6節的「啟爭端」前後呼應。
- 「掣簽能止息爭競,也能解散強勝的人」(18節),可譯為「掣簽能止息紛爭,也能化解雙方激烈的爭辯」(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當人的爭辯並不涉及真理原則時,「掣簽」是一種非常智慧的「止息爭競」方法,也就是雙方都不堅持自己,而是放下主權,交托給神定奪(十六33),實際地操練「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2-3)。
- 「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這樣的爭競如同堅寨的門閂」(19節),可譯為「被冒犯的弟兄強如難以攻下的堅城;紛爭如同城堡的門閂」(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弟兄之間的紛爭,通常並不涉及真理原則,只是涉及各人的利益,所以各有各的理、誰也說不說贏誰。因為「紛爭如同城堡的門閂」,關閉了人心。對於屬世的人來說,共同的弱點和缺陷比講道理更有助於人與人之間達成和解。而對於神的百姓來說,真智慧不是繼續講理、強攻別人的「堅固城」,而是用「掣簽」的方法「止息爭競」;每個人只有先主動停止自己肉體的活動,才有可能在弟兄之間恢覆和平與合一。
- 世界的權術是挑起爭端,激動一群人與另一群人相爭,利用人的仇恨、恐懼和嫉妒漁翁得利。但真智慧卻是「止息爭競」,不求自己的好處,但求弟兄的益處,因為這是神所喜悅的。
【箴十八20】「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
【箴十八21】「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
- 20-21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智慧人愛聽善言,對比愚昧人愛聽流言(8-9節)。20節和8節用「肚腹」前後呼應。
- 「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20a),人所說的話會影響別人,也影響自己。「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20b),表明人說什麽話,是因為自己就愛聽什麽;智慧人愛聽善言,所以說善言能使自己滿足;愚昧人愛聽惡語,所以「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8節)。
-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21a),智慧人的話語能帶來和平和生命,愚昧人的話語會制造紛爭和死亡。真智慧是知道人必承受自己的言語所帶來的後果,因為屬靈的原則是:「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21b)。喜愛說智慧話語的,就能品嘗生命的果子;喜愛說愚昧話語的,必吃死亡的果子;喜歡在弟兄之間制造紛爭的,也要吃審判的果子。
【箴十八22】「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
【箴十八23】「貧窮人說哀求的話;富足人用威嚇的話回答。」
【箴十八24】「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 十八22的「得著好處」與十九8的「尋得好處」(和合本修訂版)原文相同,首尾呼應,把十八22-十九8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單元,總結了人生最重要的三大智慧:敬畏耶和華(一7)、不交壞朋友(一10;四14)、別娶也別做愚妄婦人(十二4;十四1)。
- A. 得著賢妻、得著好處(十八22);
- B. 財富妨礙友情(十八23-24);
- C. 擇友的禁忌(十九1-5);
- B1. 財富妨礙友情(十九6-7);
- A1. 得著智慧,必得好處(十九8)。
- 「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22a),因為「才德的婦人是丈夫的冠冕」(十二4),「智慧婦人建立家室」(十四1),能使人一生蒙福,實在是「耶和華的恩惠」(22b;十九14)。而娶了惡妻的,「貽羞的婦人如同朽爛在她丈夫的骨中」(十二4),「愚妄婦人親手拆毀」(十四1)家庭,能毀掉人的一生,這是離棄神的人自食其果。因此,真智慧不是按照世人的方法去找妻子,而是「敬畏耶和華」(一7),接受神所賜的恩典。22節原文的句式與八35幾乎相同,暗示「得著好處」,就是「尋得生命」(八35)。
- 23-24節是一對平行句,主題是財富妨礙友情:
- 「富足人朋友最多」(十四20),因為許多人都想從「富足人」那里得到幫助。但是,當這些人真正遇到難處的時候,卻發現「貧窮人說哀求的話;富足人用威嚇的話回答」(23)。因此,真智慧是不把「富足」當作是否值得結交的標準;財富並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卻是永久的財富。如果你想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結交,可以先請他幫一個忙,或者和他一起旅行。一次需要付出代價的經歷對一個人的了解,可以勝過一年的空談。
-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24a),用錢來交朋友,等於沒有朋友。一個有錢有勢的人有很多朋友,只是代表他認識了許多人,但卻很難「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24b)。因此,真智慧是不依仗錢財來交朋友。
- 人若「濫交朋友」,很容易被惡人引誘(一10)、走向死亡之路(四14),結果「自取敗壞」(24a)。因此,朋友貴乎其質、而不在其量,擇友必須遵循三大標準:說話誠實(十七7)、堅持原則(十七8)、寬容厚道(十七9),這樣才能「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彼此扶持、同行天路。主耶穌已經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約十五15)、最親的「弟兄」(來二11),因此真智慧是寧可沒有摯友,也不要「濫交朋友」,免得我們遠離了主耶穌這位最親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