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五1】「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里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

【啟五2】「我又看見一位大力的天使大聲宣傳說:『有誰配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呢?』」

【啟五3】「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沒有能展開、能觀看那書卷的。」

【啟五4】「因為沒有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我就大哭。」

【啟五5】「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祂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

  • 「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1節),就像先知以西結所看到的異象(結二9)。「右手」代表能力(詩一百十八16)。「書卷」記錄了世界的命運(詩一百三十九16)、「以後必成的事」(四1),包括審判、救贖和國度的計劃。主耶穌必須先從父神的手里領取「書卷」、接受權柄,然後才能執行「書卷」中的旨意。
  • 古代以色列人的所有權狀寫在羊皮上,卷起來用印封嚴,到約定的日期才打開封印,正式承受產業(耶三十二10-14)。因此,也有人認為這「書卷」中所寫的是世界的所有權,原來是賜給亞當的(創一28),後來被撒但所奪取(約壹五19),但已被「末後的亞當」基督(林前十五45)借著在十字架上的死所贖回(腓二10-11)。
  • 「里外都寫著字」(1節),表明內容非常多(結二10),當時的蒲草紙書卷通常都只寫一面。「寫著字」原文是現在完成式,通常用來指書寫仍具權柄效力的法律文件。
  • 「用七印封嚴」(1節),可能指書卷共有七段,每段各用一個印封嚴。「七印」可能象征神旨意的完全,只有七印全部揭開,書卷的內容才能完全成就、神的旨意才能執行完畢。當時的法律文件在書卷繩結上封印,最重要的文件必須由七個見證人封印,與此處的書卷形式相似。
  • 天使大聲問:「有誰配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呢」(3節),指的是資格。這是一個直擊人心的問題:我們如果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就知道「沒有能展開、能觀看那書卷的」(3節)。因為無論是舊約的選民,還是新約的信徒;無論是思想家、教育家,還是慈善家、革命家;無論是聖人、英雄,還是總統、法官,人類實現人間天國的嘗試都是失敗的,我們從來都沒有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因此,使徒約翰「大哭」(4節),「因為沒有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4節),國度的旨意似乎將要無限期地拖延下去;信徒也應當「大哭」,因為我們都像地上的七教會那樣滿了缺欠和軟弱,覆興的結局總是再度的冷淡和失敗;每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當「大哭」,因為一切自救的努力都是自欺欺人,文明越進步、世界大同越渺茫。
  • 「猶大支派中的獅子」(5節),指十二支派的祖先雅各所預言猶大支派的獅子(創四十九9)彌賽亞。
  • 「大衛的根」(5節),指先知以賽亞所預言「耶西的根」(賽十一10)彌賽亞。
  • 當神的百姓無論怎樣敬虔、努力,最終都難免軟弱、失敗的時候,神借著這位長老安慰我們:「不要哭」(5節)!因為無論是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還是國度,神的旨意都不是倚靠人,而是由基督自己親自成就。「祂已得勝」(5節),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完全的得勝,乃是一次得勝、永遠得勝,並且勝過罪惡、死亡和世上的一切。這得勝使祂「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5節),把神的國度完全地帶到地上(十一15)。

【啟五6】「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啟五7】「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里拿了書卷。」

  • 當約翰正準備迎接「猶大支派中的獅子」(5節)、彌賽亞君王隆重出場的時候,不料竟看到一只「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6節)。《啟示錄》中的「羔羊」都是指基督,祂向著仇敵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向著選民卻是「神的羔羊」(約一29、36;賽五十三7)、「逾越節的羔羊」(林前五7)。
  • 這「羔羊」不是一只被殺的死羊,而是「像是被殺過的」覆活羔羊,現在要「奉差遣往普天下去」(6節),完成救贖計劃的最後一幕。正如十字架並非主耶穌生命的終結,覆活證明死就是祂的得勝;同樣,殉道也不是信徒生命的終結,當基督最終成就國度的時候,所有的殉道者都將在國度的得勝中有分。
  • 「七」是完全的數目,「角」在舊約中通常代表力量(申三十三17),「七角」(6節)象征無法抗拒的力量。
  • 「七眼」(6節)指「神的七靈」(6節)。聖靈作為羔羊的眼睛、「遍察全地」(亞四10),具有完全的洞察力。
  • 這羔羊的「被殺」成就了永遠的贖罪功效,「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來十12)。但現在祂要執行神的審判、引進神的國度,所以再次「站立」(6節)起來,從父神手中「拿了書卷」(7節)、得了權柄,預備執行書卷中的旨意。天上地下知道開卷在即,於是引起了極大的敬拜和讚美。

【啟五8】「祂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

【啟五9】「他們唱新歌,說:禰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禰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

【啟五10】「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

  • 「俯伏」(8節),表明羔羊的神性,因為只有神才能接受俯伏敬拜(二十二8-9)。
  • 「琴」(8節),指豎琴,表明這二十四位長老的事奉是讚美。
  • 「盛滿了香的金爐」(8節),表明這二十四位長老的事奉也是禱告。「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8節;路一10),正如詩篇所說:「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禰面前」(詩一百四十一2)。信徒在世上是被藐視、逼迫的一群,但他們的禱告在天上卻被看為寶貴,甚至要用「金爐」盛起來獻給神。
  • 9-10節是《啟示錄》中的第三個頌讚。本書一共出現了十四個頌讚(四8、11;五9-10、12、13;七10、12;十一16-18;十五3-4;十六5-6、7;十九1-3、4、6-8),原文的形式都是可以頌唱的詩歌。上一章是稱頌神的創造,本章是稱頌神的救贖。
  • 「新 καινήν/kainos」(9節)的原文不是表達時間上的「新 νέος/neos」,而是表達性質上的新;不單在時間上是新的,並且是獨特的、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詩三十三3;四十3;九十六1;九十八1;一百四十四9;一百四十九1;賽四十二10)。「他們唱新歌」(9節),是因為羔羊即將揭開七印,此情此境沒有任何其他的詩歌適用,必須有專用的「新歌」來稱頌。
  • 「各族、各方、各民、各國」(9節),與先知但以理所說的「各方、各國、各族」(但三4、7)相似。
  • 「在地上執掌王權」(10節),原文是「將在地上執掌王權」(英文ESV、NASB、KJV譯本),並非指信徒現今就在屬靈上執掌王權,而是應許教會將來與基督「一同作王」(二十4)。
  • 羔羊的「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9節),不是因為祂的能力和威榮,而是因為祂所成就的救恩摩西領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西奈山與神立約,目的就是歸神「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但亞當的後裔永遠也無法擺脫「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的結局,國度也永遠不能完全臨到地上。只有基督親自「被殺,用自己的血」(9節)買贖我們,才能徹底「使我們脫離罪惡」(一5),真正「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10節;一6)。因此,祂「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9節),因為只有祂才能讓國度完全地臨到地上(十一15),領我們「在地上執掌王權」。

【啟五11】「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

【啟五12】「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 「千千萬萬」(11節;但七10),表示數目眾多。更多的天使加入了合唱,但「聲音」(11節)的原文卻是單數,表示同心合意。
  • 12節是《啟示錄》中的第四個頌讚,原文是詩歌。「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12節),是用七重完全的頌詞來稱頌主耶穌的救恩。

【啟五13】「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里,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

【啟五14】「四活物就說:『阿們!』眾長老也俯伏敬拜。」

  • 13節是《啟示錄》中的第五個頌讚,原文是詩歌。這是一首「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13節)的大合唱,將永遠的「頌讚、尊貴、榮耀、權勢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13節),承認基督是與父神同等、同榮、同權的主。今天,「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嘆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八22-23)。
  • 這場天上的頌讚,以四活物和眾長老的新歌開始(8-9節),又以四活物和眾長老的敬拜結束。然後,天使、聖徒和一切被造之物都肅靜等候羔羊揭開七印的時刻(六1)來到。當地上的七教會受苦和爭戰的時候,主耶穌不是表達同情、也不是挪去試煉,而是啟示了天上這一幕盛大的敬拜。今天,當仇敵猖獗一時、教會倍受逼迫的時候,聖靈也借著天上的異象提醒我們:神已經「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二10-11),仇敵的命運已經定了。因此,「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效法主耶穌先降卑、後升高(腓二6-9),忠心忍耐、等候得贖的時刻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