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十五1】「我又看見在天上有異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因為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
- 1-8節是第七個異象。
- 約翰第一次用「大而且奇」(1節)來形容一個異象,強調這異象的特別。
- 「災」(1節)原文又被譯為「責打」(路十二48),是神對世界的打擊。這些「災」非同尋常,是「末了的七災」(1節),也就是在大災難中最後的「七災」,是神對世界的最後七次打擊。「因為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1節),成就了祂既定的旨意。
【啟十五2】「我看見仿佛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攙雜。又看見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它名字數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著神的琴,」
【啟十五3】「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主神——全能者啊,禰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或譯:國)之王啊,禰的道途義哉!誠哉!」
【啟十五4】「主啊,誰敢不敬畏禰,不將榮耀歸與禰的名呢?因為獨有禰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禰面前敬拜,因禰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
- 「火」(2節)代表審判,「玻璃海」(2節)中「有火攙雜」,仿佛一個天上的紅海。得勝者們已經渡到彼岸,「站在玻璃海上」(2節),而追趕的仇敵將要淹滅在其中。
- 這些人「勝了獸和獸的像並它名字數目」(2節),可能就是在「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十一15;林前十五52)被提的那些得勝者(十一12;十四16)。
- 「拿著神的琴」(2節),意思是拿著神所賜的琴,神以「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賽六十一3),表明信徒的得勝是神所賜的。他們之所以能「勝了獸和獸的像並它名字數目」,是因為他們的額上受了神的印(七3)。
- 「摩西的歌」(3節),指以色列人過紅海之後,摩西站在紅海邊稱頌神施行拯救的歌(出十五1-18)。這歌也是「羔羊的歌」(3節),因為神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出埃及,正是預表羔羊救我們出黑暗入光明。世人曾因獸的作為驚訝,「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十三3),其實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把戲,真正令人嘆服的是「主神——全能者」(3節)的作為。3-4節的詩歌內容全部出自舊約:
- 「主神」出自摩三13 。
- 「禰的作為大哉!奇哉!」出自詩九十二5;一百一十一2,一百三十九14 。
- 「萬世之王啊」出自耶十7 。
- 「禰的道途義哉!誠哉!」出自申三十二4,詩一百四十五17 。
- 「主啊,誰敢不敬畏禰」出自耶十7 。
- 「不將榮耀歸與禰的名」出自詩八十六9 。
- 「因為獨有禰是聖的」出自撒上二2。
- 「萬民都要來在禰面前敬拜」出自賽二2-3,耶十六19 。
- 「因禰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出自耶十一20,詩九十八2 。
- 「敬畏禰」(4節)是與拜獸和獸像(2節;十四11)作對比。「禰的名」(4節)是與獸名(2節;十四11)作對比。
- 「禰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4節),指審判已經開始了。
- 3-4節的詩歌是得勝者在唱,但歌詞卻完全不提他們如何得勝,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靠主得勝,所以單單注目得勝的主。
【啟十五5】「此後,我看見在天上那存法櫃的殿開了。」
【啟十五6】「那掌管七災的七位天使從殿中出來,穿著潔白光明的細麻衣(細麻衣;有古卷是寶石),胸間束著金帶。」
【啟十五7】「四活物中有一個把盛滿了活到永永遠遠之神大怒的七個金碗給了那七位天使。」
【啟十五8】「因神的榮耀和能力,殿中充滿了煙。於是沒有人能以進殿,直等到那七位天使所降的七災完畢了。」
- 5-8節的異象,回到了第七號吹響、「神天上的殿開了,在祂殿中現出祂的約櫃」(十一19)的那一刻。
- 「法櫃」(5節),原文是「見證之幕」,希臘文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以「見證之幕」來翻譯「會幕」。這里的「見證之幕」不只是表明神記念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更是宣告神始終記念那些為祂作見證的殉道者。
- 「潔白光明的細麻衣」(5節),象征潔白無瑕,表明七碗大怒的來源是聖潔的,不是發泄情緒,而是聖潔、公義的審判。
- 「胸間束著金帶」(5節),可能象征尊貴的身分。
- 這「七個金碗」(7節)盛滿了「末了的七災」(1節)。神是「活到永永遠遠之神」(7節),祂審判的後果也是直到永永遠遠,而獸只被允許「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十三5)。
- 「金碗」原文與二十四位長老所拿盛滿了眾聖徒祈禱的「金爐」(五8)相同,表明七碗之災是神對眾聖徒禱告的回應。神是「活到永永遠遠之神」,但祂的大怒卻不會到「永永遠遠」,而是可以盛在「七個金碗」(7節)傾倒完畢,存留到永遠的乃是愛與恩典。
- 「殿中充滿了煙」(8節)象征神榮耀的彰顯(出四十34;王上八10;賽六4;結十4;四十四4)。
- 「沒有人能以進殿,直等到那七位天使所降的七災完畢了」(8節),表示祭司已經不能進殿事奉,已經沒有人能進到神面前為世人代禱的。寬容罪人悔改的機會已經結束了,神最後的審判絕不遲延。神的寬容忍耐是有限度的,「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如果你一再「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羅二4),總有一天,就不再有人能為你代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