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三1】「這悖逆、污穢、欺壓的城有禍了!」
【番三2】「她不聽從命令,不領受訓誨,不倚靠耶和華,不親近她的神。」
【番三3】「她中間的首領是咆哮的獅子;她的審判官是晚上的豺狼,一點食物也不留到早晨。」
【番三4】「她的先知是虛浮詭詐的人;她的祭司褻瀆聖所,強解律法。」
【番三5】「耶和華在她中間是公義的,斷不做非義的事,每早晨顯明祂的公義,無日不然;只是不義的人不知羞恥。」
- 神在審判尼尼微城之後(二13),立刻定罪「這悖逆、污穢、欺壓的城」(1節)。聽眾一開始可能以為這個罪惡之城就是尼尼微,到了第5節才明白這城原來就是稱為神名下的城(耶二十五29)、耶路撒冷,被定罪的人就是稱為神名下的子民(代下七14)、聽眾自己。
- 神的百姓離棄了神,就失去了「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的實際,「首領、審判官、先知、祭司」(3-4節)都背離職分、全然敗壞,聖城與敗壞的尼尼微城沒有什麽兩樣。
- 「虛浮詭詐」(4節),意思是「浮躁、不牢靠」。
- 「強解律法」(4節),原文是「兇暴地對待律法」。
- 神嚴肅地提醒百姓,神「每早晨顯明祂的公義,無日不然」(5節),但許多稱為祂名下的人卻「不知羞恥」(5節),不肯活出神的公義。今天也有許多人自稱信主,卻「不聽從命令,不領受訓誨,不倚靠耶和華,不親近她的神」(2節),生活完全沒有神的公義、聖潔和仁愛,在神眼里也是「不知羞恥」。
【番三6】「我——耶和華已經除滅列國的民;他們的城樓毀壞。我使他們的街道荒涼,以致無人經過;他們的城邑毀滅,以致無人,也無居民。」
【番三7】「我說:你只要敬畏我,領受訓誨;如此,你的住處不致照我所擬定的除滅,只是你們從早起來就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
- 神的百姓看到「耶和華已經除滅列國的民」(6節),也被呼召敬畏神、「領受訓誨」(7節),免得照神「所擬定的除滅」(7節;一2-6)。但他們卻背道而馳、忽略神的警告,並不能從歷史和環境中學到功課,以致「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二3)。
- 神清楚地知道,活在肉體里的人無論道理怎樣清楚、頭腦怎樣明白、意志怎樣堅定,也沒有辦法倚靠自己的努力悔改、得救、成聖,反而「從早起來就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7節)。因此,神「除滅列國的民」,並不是指望百姓吸取前車之鑒,而是徹底否定亞當的生命,要百姓「等候我,直到我興起擄掠的日子」(8節)。
【番三8】「耶和華說:你們要等候我,直到我興起擄掠的日子;因為我已定意招聚列國,聚集列邦,將我的惱怒——就是我的烈怒都傾在她們身上。我的忿怒如火,必燒滅全地。」
【番三9】「那時,我必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好求告我——耶和華的名,同心合意地事奉我。」
- 第8節是舊約唯一包含全部22個希伯來字母的經文。
- 第8節原文的開始是:「因此,你們要等候我——耶和華說——等候我興起擄掠的日子」。這個「因此」,表明了神救恩的奧秘:祂允許百姓嘗試各種覆興努力、看到各種前車之鑒,最後仍然失敗,「因此」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二1),「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二16),只能「等候」(8節)神。這樣,律法才能成為「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里,使我們因信稱義」(加三24)。
- 「那時」(9節),原文是「因為那時」,表明這是神讓百姓等候祂「興起擄掠的日子」的原因之一。
- 「我必使」(9節),原文是「我必轉變」。人「從早起來就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7節),不可能自己改變自己;只能被神轉變,心意被聖靈「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
- 「言語」(9節)原文是單數,與巴別塔事件中被神變亂的「言語」(創十一9 )是同一個字。在神覆興的日子,巴別塔事件將被逆轉,外邦人與以色列人將使用同一種「清潔的言語」(9節)求告神。人「心里所充滿的,口里就說出來」(太十二34);因此,「清潔的言語」代表將來百姓「清潔的心」。
- 「同心合意」(9節)原文是「一肩」,指農夫用兩只牲畜同負一軛、一起耕地。
- 神讓百姓等候祂「興起擄掠的日子」(8節),有兩個原因:
- 祂要在那日施行審判、燒滅全地(8節)。這預言最終將應驗在哈米吉多頓大戰(啟十六14)。
- 祂要在那日施行恢覆、潔凈百姓(9-10)。這預言最終將應驗在千年國度和新天新地。
【番三10】「祈禱我的,就是我所分散的民(原文是女子;下同),必從古實河外來,給我獻供物。」
【番三11】「當那日,你必不因你一切得罪我的事自覺羞愧;因為那時我必從你中間除掉矜誇高傲之輩,你也不再於我的聖山狂傲。」
- 「祈禱我的,就是我所分散的民」(10節),原文是「祈禱我的,我所分散的民」,分別指外邦人和散居各國的以色列人。
- 「古實河」(10節)原文是覆數,指尼羅河上遊的兩條支流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距離以色列很遠,代表遠方。
- 「你必不因你一切得罪我的事自覺羞愧」(11節),指覆興後的百姓將蒙神赦免一切罪孽。
- 「你也不再於我的聖山狂傲」(11節),指覆興後的百姓學會了謙卑感恩,不敢再以自己的屬靈地位而狂傲自大。
【番三12】「我卻要在你中間留下困苦貧寒的民;他們必投靠我——耶和華的名。」
【番三13】「以色列所剩下的人必不作罪孽,不說謊言,口中也沒有詭詐的舌頭;而且吃喝躺臥,無人驚嚇。」
- 「困苦貧寒的民」(12節),原文是「謙卑卑微的民」(英文ESV、NASB譯本),指專心倚靠神的謙卑人。
- 百姓「必不作罪孽」(13節),原文與神「斷不做非義的事」(5節)完全相同,表明覆興以後,「以色列所剩下的人」(13節)將完全活出神公義的性情。
【番三14】「錫安的民哪,應當歌唱!以色列啊,應當歡呼!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滿心歡喜快樂!」
【番三15】「耶和華已經除去你的刑罰,趕出你的仇敵。以色列的王——耶和華在你中間;你必不再懼怕災禍。」
【番三16】「當那日,必有話向耶路撒冷說:不要懼怕!錫安哪;不要手軟!」
【番三17】「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 先知用了三個名稱稱呼覆興的余民:「錫安的民、以色列、耶路撒冷的民」(14節)。
- 「應當歌唱」、「應當歡呼」、「應當滿心歡喜快樂」(14節),原文是三個命令。先知向百姓發出這三個命令,是因為神真正的覆興到了(15節):
- 神「已經除去你的刑罰」,百姓恢覆了地位,罪得赦免。
- 神已經「趕出你的仇敵」,百姓恢覆了自由,脫離了罪惡、撒但和肉體的捆綁;
- 「以色列的王——耶和華在你中間」,百姓恢覆了關系,從此以神為王、與神同行;
- 「你必不再懼怕災禍」,百姓恢覆了平安。
- 「不要手軟」(16節),意思是不要灰心。
- 「默然愛你」(17節),原文是「祂必在愛中靜默」,可能指神對以色列的計劃在人無法覺察、難以明白的愛中默然進行。即使是兩千年來猶太人被趕散、被逼迫、被屠殺的時候,神還是「默然愛你」,始終記念他們、保守他們,最終使「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6)。
- 雖然百姓現在還是「不知羞恥的國民」(二1),但一旦他們回轉,神竟然因為他們「歡欣喜樂、喜樂而歡呼」(17節),這是出於聖約的愛。
【番三18】「那些屬你、為無大會愁煩、因你擔當羞辱的,我必聚集他們。」
【番三19】「那時,我必罰辦一切苦待你的人,又拯救你瘸腿的,聚集你被趕出的,那些在全地受羞辱的,我必使他們得稱讚,有名聲。」
【番三20】「那時,我必領你們進來,聚集你們;我使你們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就必使你們在地上的萬民中有名聲,得稱讚。這是耶和華說的。」
- 「那些屬你」(18節),指神「百姓所剩下的」(二9)。
- 「大會」(18節),指耶和華的節期中敬拜神的聚會。
- 「瘸腿的」、「被趕出的」、「在全地受羞辱」(19節),正是兩千年來猶太人分散在異邦、受人侮辱的可憐境況。
- 「使你們被擄之人歸回」(20節),第一次應驗在從巴比倫回歸,第二次應驗在以色列覆國,最終應驗在進入千年國度的時候。
- 此時,約西亞的覆興將在二十多年後全然失敗,百姓將在四十多年後被擄巴比倫,但神卻預先應許將使「被擄之人歸回」,並使他們重新「在地上的萬民中有名聲,得稱讚」(20節),恢覆「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的功用。因為神的覆興並不倚靠人的努力和悔改,舊約百姓的墮落和失敗,並不能阻攔神的救贖計劃;新約信徒的愚昧和無知,也不能阻擋聖靈使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把我們一步一步地恢覆到神起初創造的心意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