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七1】「有法利賽人和幾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到耶穌那里聚集。」
「耶路撒冷」當時是南方的猶太教中心。這些「法利賽人」和「文士」是猶太教官方派來的,他們走了三天的路到北方的加利利,花了代價,目的卻是為了尋找證據抵擋主。「文士」大部分都是法利賽人,之前已經有文士被派到加利利窺探並毀謗過主耶穌(三22),法利賽人更已經與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除滅主耶穌(三6)。
【可七2】「他們曾看見祂的門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沒有洗的手,吃飯。」
「俗手」指未遵照法利賽人的宗教潔凈禮儀洗過的手。
【可七3】「(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
【可七4】「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還有好些別的規矩,他們歷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銅器等物。)」
- 「古人的遺傳」(3節)指歷代猶太拉比對摩西律法的詮釋和引伸,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被法利賽人所恪守。法利賽人所指的「洗手」(3節)不是為了清潔,而是一種宗教禮儀。摩西律法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出三十19),但這些口傳的規條卻擴大到一般百姓的生活細節。馬可福音最初的讀者是外邦人,所以需要解釋猶太人的規矩。
- 「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4節)因為在街市上恐會接觸到外邦人或一些不守禮儀的猶太人,以致自己被沾染污穢了,所以須要先經過洗浴等潔凈的手續,才可以吃飯。「洗」(4節)指浸到水里。
【可七5】「法利賽人和文士問祂說:『你的門徒為什麽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
撒都該人拒絕「古人的遺傳」,但也反對主耶穌關於覆活的教訓(十二24)。
【可七6】「耶穌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可七7】「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可七8】「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
- 「假冒為善」(6節)意思是「演戲,表演」。本節引自賽二十九13。
- 雖然法利賽人很認真,但他們所在意的不是神怎麽說,乃是人怎麽說。因為動機不對,所以敬拜神也沒有用。
【可七9】「又說:『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
【可七10】「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可七11】「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
【可七12】「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
【可七13】「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
- 「當孝敬父母」(10節)是十誡中人際關系的第一條,咒罵父母的,表明他和神的關系出了問題,其結果乃是屬靈的死亡(羅八6)。
- 「各耳板」(11節)是將財物作一種許願式的奉獻,凡經擁有者指定為「各耳板」的財物,別人就沒有權利動用。但這筆奉獻的錢並不一定是要用在宗教的用途上,可隨奉獻者的心意,最後仍歸自己享用。因此,「各耳板」的誓詞,變成了一種手段,讓作兒女的可以逃避律法上明定對父母應盡的責任。
- 法利賽人用「不可食言」的聖經教訓(民三十2),來支持「各耳板」的借口,表面上是以「神的道」維護「神的道」,實際上是「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13節)。因為他們只按著一段經文的字句,而忽略了全部聖經的精神。
【可七14】「耶穌又叫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
【可七15】「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里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
- 雖然主耶穌暫時叫這些文士啞口無言,但並不代表門徒們已經無罪了,除非這個口頭遺傳背後的整個原則被推翻掉。因此主耶穌接下來的教導非常重要,所以祂特意「叫眾人來」(14節),要宣布一個新的原則(15-16節)。
- 猶太拉比認為人剛開始是在一種潔凈的狀態中,污穢的來源是外面。主耶穌卻宣告,污穢的來源不在外面,而是在里面。在神國里,污穢不是外面的,乃是里面的;不是物質的,乃是心靈的。
【可七16】「(有古卷加: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可七17】「耶穌離開眾人,進了屋子,門徒就問祂這比喻的意思。」
【可七1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嗎?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
【可七19】「因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廁里。(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凈的)』;」
「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凈的」有人認為這句話不是主耶穌的原話,而是馬可的評論,是對羅馬的外邦基督徒說的。
【可七20】「又說:『從人里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
【可七21】「因為從里面,就是從人心里,發出惡念、茍合、」
【可七22】「偷盜、兇殺、奸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
【可七23】「這一切的惡都是從里面出來,且能污穢人。』」
- 在主耶穌眼里,思想的罪與行為的罪都是罪。
- 「茍合」(21節)指破壞婚姻關系的性行為。「奸淫」(22節)指在婚姻以外不正當的性關系。「淫蕩」(22節)指不知羞恥、不受約束的性放縱行為,「謗讟」(22節)主要是指對神的褻瀆,也可兼指以言語中傷他人名譽的行為。
【可七24】「耶穌從那里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
- 「那里」指加利利海邊的革尼撒勒地方(六53)。「推羅、西頓」位於加利利以北,是腓尼基人的地中海港口市鎮,乃是被神咒詛之地(賽二十三;珥三4)。先知以利亞曾在西頓的撒勒法行神跡救活寡婦的兒子(王上十七9)。
- 主耶穌說出了那番關乎「潔凈」與「不潔凈」的話以後(1-23節),立即前往推羅,醫好了外邦婦人的女兒。祂不但用行動除去了潔凈與不潔凈食物的區別,也用行動除去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區分。
【可七25】「當下,有一個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祂腳前。」
【可七26】「這婦人是希臘人,屬敘利腓尼基族。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
這婦人是個外邦人。「屬敘利腓尼基族」指屬敘利亞轄區的腓尼基人,不是北非的利比亞腓尼基人(迦太基人)。
【可七27】「耶穌對她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可七28】「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
- 「狗」(27節)是當時猶太人對外邦人的蔑稱,主耶穌故意用迦南婦人常從猶太人口中聽到的蔑稱來和她說話,好在眾人面前顯明她的信心。主人會喂養家狗,但次序是兒女先吃,狗後吃。主耶穌並不蔑視迦南婦人,而是借此表明祂事工的次序,祂來原是要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然後才臨到外邦人。
- 離棄神的人,在神面前如同沒有靈的畜類。但迦南婦人卻不因主以「狗」比喻她而見怪,反倒承認自己在神眼中的本相,甘心站在「狗」不配的地位向主求恩。神必然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
【可七29】「耶穌對她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
「因這句話」就是她甘心站在狗的地位上求碎渣兒的話,這是她信心的表現。
【可七30】「她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
【可七31】「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坡里境內來到加利利海。」
主耶穌從加利利向北走好幾天到推羅、西頓,然後再走十幾天迂回向東經過「從低加坡里境內」、再向南「來到加利利海」,表明這次旅行是主耶穌特意為外邦人安排的,因為一路都經過外邦人的地方。「低加坡里境內」就是主耶穌趕逐群鬼的格拉森人的地方(五1-17)。
【可七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祂按手在他身上。」
【可七33】「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
【可七34】「望天嘆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
- 聾啞人聽不見主的話,所以主耶穌用啞劇的形式讓他明白主對他的醫治。
- 主耶穌沒有照人的請求「按手在他身上」(32節),祂可能是「嘆息」(34節)人怎麽這樣不認識祂做工的方法,一定要限制主做工的方式。「以法大」(34節)是亞蘭話,是說給眾人聽的。
【可七35】「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
【可七36】「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祂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
這個「耳聾舌結的人」(32節)很可能是猶太人,所以主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張揚,免得猶太眾人只把祂看作是個施行神跡的人。
【可七37】「眾人分外希奇,說:『祂所做的事都好,祂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
讀經有感:仔細洗手(3節)
誰都知道,在生活中仔細洗手才吃飯是好事。就算在宗教禮儀上,人能戰戰兢兢跟著在密雲中說話之上帝所指示「山上」的樣式一絲不茍地照著做,也應該是極美之事。問題是,上帝所看重的是人內在的心靈誠實,不是外在流於形式的東西。古人和今人對上帝話語的解釋和引申都同具豐富有力的參考價值,但什麽時候我們把人的解釋和引申當做與聖經等量齊觀的道理,什麽時候我們的信仰就開始分門別類,危機四伏。但時至今日,最可怕的其實還是我們新時代打倒屬靈「孔家店」的每一個「唯獨聖經、唯獨信心」的獨立人士!聖經學者必須慎防唯我獨尊,無意間漸漸走上自己對聖經的解釋和引申自成一派的念想。普羅大眾的信徒更必須慎防自己無意間為了肉體的慾念和血氣的模式,而把聖經當工具和利器使用!文以載道,願我們都從上帝所賜為文的聖經,摸索到上帝的聖心,謙卑俯伏在祂的面前,仰望祂的憐憫,尊祂為大,歸祂為聖!
默然自問:我是否在金錢、時間、精力的使用上,隨心所欲,以愛人的名堂去虧欠神,又以愛神的名堂去虧欠人?(8-1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