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三1】「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雅三2】「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 1-12節的主題是「要制伏舌頭」,與一26「要勒住舌頭」首尾呼應。
- 「使徒、先知、教師」(林前十二28)是初期教會最重要的三種職分。教師的事奉不是根據個人的志願或愛好,而是根據神的呼召和恩賜(弗四11),責任重大(提後二15;來十三17)。因此,教會里「不要多人作師傅」(1節;提前一6-7),信徒也不可「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提後四3)。
- 教師若是只能講道,卻不能「行道」(一22);只能教導別人,卻不能「教導自己」(羅二21);只是好為人師、榮耀自己,卻不是傾倒生命、造就別人,就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要受更重的判斷」(1節)。這職分可以帶來榮耀的冠冕,也可能導致嚴厲的審判,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路十二48)。我們所教導別人的,將來也會是主用來審判我們的標準;我們只有「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多一9),才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多一9)。
- 教師最主要的事奉工具,是身體中最難控制的舌頭。我們每個人都常常以口犯罪,不但絆倒別人、自己也因此跌倒。一個能勒住口舌(詩三十九1)、「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2節)的人,才是屬靈成熟的「完全人」(2節)。因此,教師在教導人之前,必須先求聖靈潔凈內心,才能管住口舌,「在話語上沒有過失」(2節)。
【雅三3】「我們若把嚼環放在馬嘴里,叫它順服,就能調動它的全身。」
【雅三4】「看哪,船只雖然甚大,又被大風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隨著掌舵的意思轉動。」
【雅三5】「這樣,舌頭在百體里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
【雅三6】「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里點著的。」
【雅三7】「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
【雅三8】「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
- 3-8節用了四個當時廣為人知的比喻,描述小小舌頭的作用和破壞力。它「在百體里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5節),既能一言興邦,也能一言喪邦:
- 舌頭就像放在馬嘴里小小的「嚼環」(3節),能「叫它順服,就能調動它的全身」(3節)。人若順服聖靈的管理、「勒住他的舌頭」(一26),就能「勒住自己的全身」(2節),「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人若不能勒住舌頭,就會「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弗二3)。
- 舌頭就像「小小的舵」(5節),能決定船的方向。人若順服聖靈的管理,小心控制自己的舌頭,也能讓聖靈把我們的一生領到神所引導的航線上。
- 「舌頭就是火」(6節),具有巨大的破壞力。「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5節),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而且「是個不義的世界,能污穢全身,把整個生命在運轉中焚燒起來,而且是被地獄之火點燃的」(6b新譯本,英文ESV譯本),話語的內容就像來自地獄。
- 「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8節),總是制造紛爭、害人害己,比一切毒蛇猛獸更難制伏(7節)。雖然有許多人立志制伏口舌(詩十七3;三十四13;三十九1),但只有順從聖靈的約束,才能結出「節制」(加五22)的果子、制伏自己的舌頭(弗四29;五4)。
【雅三9】「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象被造的人。」
【雅三10】「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里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
【雅三11】「泉源從一個眼里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
【雅三12】「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鹹水里也不能發出甜水來。」
- 9-12節指出,口舌是人生命的出口。
- 第9節可譯為「我們用它來稱頌我們的主和天父,又用它來咒詛照神的形象被造的人」(新譯本,英文ESV譯本),指信徒一面在聚會中敬拜讚美神,一面在生活中彼此爭吵毀謗,「一口兩舌」(提前三8)、假冒為善。
-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一8),行為上表現為「按著外貌待人」(二1)、「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二14),言語上表現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里出來」(10節)。對於重生得救的信徒來說,這些都是「不應當的」(10節)。
- 同一個泉源不會發出兩樣水(11節),同一棵果樹不會結出兩種果子(12節),人的言語是里面真實生命的流露。「心里所充滿的,口里就說出來」(太十二34),所以「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十二36-37)。因此,人若要制伏舌頭,首先要順服聖靈,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
【雅三13】「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
【雅三14】「你們心里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
【雅三15】「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鬼魔的。」
【雅三16】「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 三13-四12的主題是「從上頭來的智慧幫我們抵擋試探」,與一12-25「從上頭來的真道幫我們忍受試探」前後呼應,組成一個交錯平行的結構:
- A. 屬地的智慧(三13-16);
- B. 屬天的智慧(三17-18);
- A1. 屬地智慧的表現(四1-5);
- B1. 屬天智慧的表現(四6-12)。
- 一個真正「有智慧有見識的」(13節)人,「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13節),也就是借著從智慧而生的溫柔謙卑,彰顯出美好的行為。因為主耶穌是「柔和謙卑」(太十一29)的。
- 「溫柔」的反面,是「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14節和合本新譯本,英文ESV譯本)。信徒心里若還「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就要注意「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14節),因為這是「嫉妒和自私」必然的結果。
- 「懷著苦毒的嫉妒和自私」的所謂智慧,並不是神所賜的(一5),而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鬼魔的」(15節),只能暫時有效、是肉體的本相、帶著鬼魔的性情(提前四1)。屬地智慧的標志就「嫉妒、自私」(16節和合本新譯本,英文ESV譯本),必然會導致「擾亂和各樣的壞事」(16節),「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15節;一17)。
雅三17】「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
【雅三18】「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 「從上頭來的智慧」(17節),是神所賜的屬天智慧(箴二6),可以憑信心向神求(一5-6)。基督是「神的智慧」(林前一24),「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林前一30),因此,屬天智慧就是基督生命的發表,特點是:
- 「清潔」(17節),從聖潔的神(利十一44)而來的智慧,首先必然是聖潔的(一27)。
- 「和平」(17節),從賜平安的神(羅十五33)而來的智慧,其次必然是「使人和睦」(太五9)的。
- 「溫良」(17節),原文又被譯為「溫和」(提前三3)、「謙讓」(腓四5)。經過十字架破碎的心是「溫柔」(13節)的,對人是溫和、謙讓的。
- 「柔順」(17節),直譯是「對理性敞開」(英文ESV譯本),不固執己見,願意順從合理的意見。
- 「滿有憐憫,多結善果」(17節),可譯為「滿有憐憫和美善的果子」(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這種「憐憫」不只是情感和言語的同情,而且伴隨著憐恤的行為。
- 「沒有偏見」(17節),不歧視、不偏待。
- 「沒有假冒」(17節),真誠、不虛偽。
- 18節可譯為「這是使人和平的人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英文ESV譯本)。重生得救的信徒都是「使人和平的人」(太五9),撒下了「和平」的種子,收獲的智慧乃是公義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