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七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論斷」意思是審判、定罪。遵行主耶穌許多教導的前提就是要有判斷能力(6,15-20節),天國子民要按照真理慎思明辨、「分別是非」(腓一9-10),但不能代替神去「論斷人」。世人之所以喜歡「論斷人」,是因為他們不認識自己在神面前與那「被論斷」的人並沒有兩樣。天國子民越是被神光照,就越更多省察自己、越認識自己,就越不敢論斷人,而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天國的內容若不先臨到自己身上,天國的知識就會使人自命為審判官,天國的憲章就會被錯用為定罪人的根據。
【太七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麽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麽量器量給你們。」
天國的原則是:凡以公義待人的,就受公義的對待,凡以憐憫待人的,必得憐憫的對待。所以當我們受到別人的批評、冤枉時,先不要急著鳴不平,因為很可能你也同樣批評、冤枉過別人。「量器」指量取食物的器具,比喻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我們若用什麽標準來衡量別人,也要預備別人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凡是我們不願用做衡量自己的標準,也不可以用來衡量別人。這個比喻在這里與可四24和路六38所比喻的對象不同。
【太七3】「為什麽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刺」指從木材上剝離的細小屑片,比喻細微的小過錯。「梁木」指房屋建築上所用的梁木,比喻明顯的大過錯。「論斷人」的人對別人的「刺」判斷得並不錯,他的錯誤在於對別人的「刺」用放大鏡來檢查,對自己更大的「梁木」卻視而不見。當我們要挑剔別人的過錯的時候,必須省察自己是否有更大的過錯,因為當我們批評別人的時候,常常是我們里面最缺少愛的時候。
【太七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太七5】「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門徒若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卻批評別人的缺點,就和法利賽人一樣被主耶穌責為「假冒為善的人」。天國子民應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批評、幫助弟兄之前,先查看、去除自己的罪,去掉愛好論斷、挑剔的惡習,讓自己里面被神的愛充滿,然後才能看清楚事實真相,用憐憫和恩慈去幫助弟兄。十字架的功課總是先從自己身上開始的,自己先受主的對付,然後才能真實地幫助別人。
【太七6】「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天國子民不可吹毛求疵地「論斷人」,但要按照真理「凡事察驗 」(帖前五21)、「分別是非」(腓一9-10),分辨誰是不潔凈的「狗」和「豬」(彼後二22)。天國的寶貴真理只能給能珍重欣賞的人,所以屬靈的教導應該有所判斷,根據對方的程度分別對待。比如「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五39),不信的人聽了也不明白其中的寶貴,反會被他們惡用。這是對1-5節的補充。「聖物」可能指祭物,只有祭司及其家人才可以吃(利二十一22;二十二10-16;民十八17),「聖物、珍珠」代表寶貴的真理和見證。
【太七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祈求、尋找、叩門」指多次的禱告。
【太七8】「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太七9】「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
餅和魚是加利利海周圍居民最普通的食物。「石頭」長得像圓餅。
【太七10】「求魚,反給他蛇呢?」
「蛇」長得像加利利海的鯰魚。
【太七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只要天國子民向天父求,天父一定會答應,但不一定是照我們所求的給我們,而是照天父認為對我們有益的給我們。許多時候我們會求錯東西,但父神絕不會給錯東西,祂所給我們的都是「好東西」,就是「聖靈」(路十一13),讓聖靈親自來帶領我們、造就我們、成為我們一切福氣的來源。許多時候,我們以為神不答應我們的禱告,以為神不愛我們,豈不知神是要把最好的給我們。即使神讓難處臨到我們,也是為了造就我們,讓我們能容納更好的東西。
【太七12】「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是天國子民待人的原則,是「登山寶訓」中天國倫理觀的總結。天國子民待人的方法,是根據我們願意別人怎樣待我們,而不是根據別人怎樣待我們。世人最多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天國子民卻不是被動地「不要做」,而是主動地「如此做」,不是被動地約束自己不害人,而是主動地去榮神益人。「所以」表示本節是總結前幾節的話,包括:1、人與神之間正常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正常關系的基礎。2、神既然用為父的心腸對待我們,給我們好東西,我們也當照樣用神的心腸去對待別人。3、我們怎樣有求必應,獲得神的恩待,也當照樣恩待別人,作神恩典的管道。「律法和先知」是猶太人對舊約聖經的代稱,二十二40從「律法和先知的道理」中概括了律法的兩條誡命,本節的原則就是其中的「愛人如己」。神借著「律法和先知」所表明的就是基督,天國的操練就是破碎人的自己、顯出基督。
【太七13】「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世人心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行事為人不受拘束,所以「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一32),帶著大家一起墮落,好掩蓋自己的墮落,所以「進去的人也多」,但結果是引向滅亡。
【太七14】「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天國子民甘心受天國權柄的約束,樂意接受十字架的剝奪,除去一切不屬天的東西,所以「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肯花這代價的人不多,所以「找著的人也少」。窄門就是基督,小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我們惟有借著基督,經過十字架,才能得著永生。
【太七15】「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里來,外面披著羊皮,里面卻是殘暴的狼。」
當人願意跟隨主走小路的時候,撒但就會來擾亂神的工作。牠知道神是借著話來做工的,所以就會興起假先知來擾亂神的話(彼後二1)。假先知不能光憑外貌和言語來辨別,因為他們「外面披著羊皮」,但里面卻沒有羊的生命,有生命的道理,卻沒有生命的實際。
【太七16】「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里豈能摘無花果呢?」
要辨認假先知,就必須察驗他們生活中結出的屬靈生命的果子。外面的現象可以假冒,但是里面的生命卻是假冒不來的,一旦接觸到生命的實際,所有的假冒都無所遁形。
【太七17】「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
【太七18】「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要做好事還是壞事,而在於我們憑哪一種生命去活。我們若是憑著基督的生命去活,就結出好果子來;若是憑著自己天然肉體的生命去活,即使是做好事,也會結出壞果子來。
【太七19】「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里。」
我們若不「長久在祂的恩慈里」,結出屬天生命的果子,就會被砍下來,丟在火里(羅十一22)。
【太七20】「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我們對傳道人不可「憑著外貌認人」(林後五16),而要「留心查看他們為人的結局」(來十三7)。
【太七21】「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天國」就是神掌權的範圍,一個不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不是順服天國權柄的天國子民,當然不能進天國。
【太七22】「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禰的名傳道,奉禰的名趕鬼,奉禰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傳道、趕鬼、行異能」都是屬靈的工作,這些工作也都是奉主的名做的,但工作與表現不能代替里面真實的屬天生命。許多人可能講過道、傳過福音、寫過聖經注解、帶領過聚會,並不等於遵行了神的旨意,可能是出於自己天然的愛好、熱心,也可能是出於嫉妒、紛爭(腓一15)。但主耶穌竟然容忍不說,一直等到「那日」才說出來。但願我們及早醒悟,以免到了那日,就再也沒有補救的機會了。
【太七23】「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奉主的名做工,卻不遵行的神旨意,就是「作惡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活出天國的實際,所以進不了天國。人不能用屬靈工作的熱心、勞苦和忙碌來代替對神旨意的順服。主耶穌在此清楚地宣告,只有祂是「那日」的審判者。
【太七24】「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我這話」指主耶穌在五至七章里所宣告的「天國憲章」、「登山寶訓」,是天國子民信仰和生活的根基。我們若聽了主的話就去遵行,就是把我們的一生建造在神話語的「磐石」根基上,經得起任何試煉。熟悉舊約聖經的猶太聽眾,很可能會聯想到「房屋因智慧建造」(箴二十四3),以及「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10)。
【太七25】「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太七26】「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猶太地通常是夏日幹旱,冬天雨水比較多。人們蓋造房子多是在夏天,但只有「無知的人」,才會忘記了冬天的雨水,而把房子蓋在沙土上,沒有根基。「無知的人」並不是指不得救的人,而是指「聽道而不行道」的人(雅一23)。他們的信仰和生活都經不起試驗,今生、永世都要受大虧損。
【太七27】「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太七28】「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祂的教訓;」
「眾人都希奇」的不只是主耶穌的「教訓」,更是祂話里的「權柄」(29節)。因為「從來沒有像祂這樣說話的」(約七46),祂的教訓是出於神,而不是憑著自己說的(約七16-17)。主耶穌在五至七章里所宣告的「天國憲章」是向門徒宣告的(五1-2),「眾人」指旁觀的聽眾。
【太七29】「因為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文士」是解說律法的教師,他們教導時都是小心翼翼地引用古代文獻、猶太傳統和權威拉比的說法,以支持自己的論點和對律法的解釋。主耶穌與他們完全不同,祂是道成肉身的天國之王(約一1),當祂頒布天國憲章(五至七章)時,毋須用任何宗教權威來證明自己,因為天國之王的宣告自帶權柄。主耶穌能宣告「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24節)、「凡聽見我這話就不去行的……」(26節),卻沒有其他文士敢給自己的話如此高的權柄,所以聽眾立刻聽出主耶穌說話「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主耶穌的教訓內容和方式讓人感覺到了天國的權柄(路四32),我們讀聖經應當順服神話語中的權柄,聽了就去行,而不是把聖經當作道德學問,挑挑揀揀,這樣聖經才能對我們有益(提後三16-17)。
讀經有感:奉主的名
基督徒不但要奉主的名禱告,還應該奉主的名行事、生活、事奉。「奉主的名」是極其神聖的概念!但看起來,有效管用、合主心意的「奉主的名」應該不在於口頭上的念叨,而在於心靈里為了主、靠著主、依從主而說而做的事。上帝樂意「使用」所有蒙恩的兒女成為有分天國拓展大業的尊貴將才及同工,但也隨時隨地「利用」任何無分無關的閒人和惡人,包括猶大、巴蘭、撒但,以及烏鴉、大魚、驢子等等,來成就祂永恒的旨意。從事傳道、趕鬼、異能的人,不論奉不奉、念不念耶穌的名,不論用恩賜、聖靈、才幹、心理或魔術,也不論大成功小成功、有成功沒成功,都未必跟信主得救與否拉上關系!被主使用的人再落魄低微,結局總是豐盛榮耀的;被主利用的人再顯赫光鮮,結局總是絕望悲慘的!
默然自問:我怎麽確保自己所蓋屬靈生命的房子經得起遲早必臨到的雨淋、水沖、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