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十一1】「基列人耶弗他是個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兒子。耶弗他是基列所生的。」
【士十一2】「基列的妻也生了幾個兒子:他妻所生的兒子長大了,就趕逐耶弗他,說:『你不可在我們父家承受產業,因為你是妓女的兒子。』」
【士十一3】「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與他一同出入。」
- 「耶弗他」(1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他開路」,雖然他是妓女所生的私生子,按照律法,也有權承受父親的產業(申二十一15-17)。但他的兄弟卻拒絕接納他,家鄉的人也都藐視他(7節)。
- 耶弗他在眾人眼中是不配的人,不但不配承受產業,也不配在百姓中間活著。但他雖然被百姓驅逐,卻比百姓更加信靠神(9節);當那些活在平安中的百姓「離棄耶和華,不事奉祂」(十6)的時候,反而是住在偏僻艱苦的陀伯地的耶弗他繼續敬畏耶和華(11、35節)。因此,無論是原生的家庭、還是生活的壓力,都不能成為我們離棄神的理由。
- 「陀伯地」(3節)位於基列的拉抹東北約24公里的偏僻地帶,在以色列的東界與亞捫的北界之間。陀伯人後來曾與亞捫人連手對抗大衛(撒下十6-8)。耶弗他可能在陀伯地當雇傭兵。「匪徒」(3節)原文是「無用的男人、空虛的男人」,可譯為「一無所有的人」(英文ESV譯本)。
【士十一4】「過了些日子,亞捫人攻打以色列。」
【士十一5】「亞捫人攻打以色列的時候,基列的長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來;」
【士十一6】「對耶弗他說:『請你來作我們的元帥,我們好與亞捫人爭戰。』」
【士十一7】「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長老說:『從前你們不是恨我、趕逐我出離父家嗎?現在你們遭遇急難為何到我這里來呢?』」
【士十一8】「基列的長老回答耶弗他說:『現在我們到你這里來,是要你同我們去,與亞捫人爭戰;你可以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領袖。』」
【士十一9】「耶弗他對基列的長老說:『你們叫我回去,與亞捫人爭戰,耶和華把他交給我,我可以作你們的領袖嗎?』」
【士十一10】「基列的長老回答耶弗他說:『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作見證,我們必定照你的話行。』」
- 當自以為配得產業的以色列人不肯順服神、也不配求神拯救的時候,神就從產業之外興起百姓眼中看為不配的耶弗他作拯救(29節),來拯救棄絕神、也棄絕耶弗他的百姓。神從來沒有因為人的不配而放棄自己的信實和選召,神的救恩都是人不配得的。
- 耶弗他被基列人棄絕,卻在外面建立起了「大能的勇士」(1節)的聲譽,所以走投無路的基列人只好迫不得已地求他。雖然耶弗他的話中帶刺,長老們也得忍氣吞聲,先是許以「元帥」(6節)之職,接著誘以更高的「領袖」(9節)地位。而耶弗他也點到為止、見好就收,順水推舟地接受了這次重返家鄉的機會。在人看來,這是耶弗他與基列人之間的一場交易,一點也不像神的呼召。但實際上,這正是神「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7-29)。
【士十一11】「於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長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領袖、作元帥。耶弗他在米斯巴將自己的一切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
- 耶弗他只是要求神賜他得勝後才作「領袖」(9節),但百姓卻先立耶弗他為領袖(11節),表明百姓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利用他。以色列人「遭遇急難」(十14節)時,被迫去求告神,基列的長老「遭遇急難」(7節)時,也被迫求耶弗他;而耶弗他對長老的回答(5-10節),與神對百姓的回答(十9-16)也相似。這讓我們也體會到神「被棄絕、被利用」的感受。
- 雖然耶弗他與基列的長老們還帶著肉體的軟弱,但聖靈卻用三次提到「耶和華」(9-11節),指出了他們的長進:百姓已經「除掉他們中間的外邦神,事奉耶和華」(十16),所以他們不但承認得勝在乎神(9節),也呼求與以色列立約的神作為他們立約的見證(10-11節)。
【士十一12】「耶弗他打發使者去見亞捫人的王,說:『你與我有什麽相幹,竟來到我國中攻打我呢?』」
【士十一13】「亞捫人的王回答耶弗他的使者說:『因為以色列人從埃及上來的時候占據我的地,從亞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約旦河。現在你要好好地將這地歸還吧!』」
- 「從亞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約旦河」(13節),指約旦河以東,「從亞嫩河到雅博河」之間的全部土地。「亞捫人的王」(12節)要求歸還這些土地,並沒有事實根據,因為在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時,神不允許以色列人與摩押人和亞捫人爭戰(申二9、19),所以百姓繞過了摩押和亞捫人的領地,並沒有侵略他們。
- 「從亞嫩河到雅博河,從曠野直到約旦河」(22節)原來是亞摩利王西宏的領土(民二十一24),南起「亞嫩河」,北至「雅博河,西起「約旦河」,東面與「曠野」的亞捫人接壤。這些地方原來是亞摩利王西宏從摩押人手中奪來的(民二十一21-30)。而以色列人又從西宏手中奪得這片土地,所以無論是摩押人還是亞捫人,都沒有權利索回這片土地(15節)。
【士十一14】「耶弗他又打發使者去見亞捫人的王,」
【士十一15】「對他說:『耶弗他如此說,以色列人並沒有占據摩押地和亞捫人的地。」
【士十一16】「以色列人從埃及上來乃是經過曠野到紅海,來到加低斯,」
【士十一17】「就打發使者去見以東王,說:“求你容我從你的地經過。”以東王卻不應允。又照樣打發使者去見摩押王,他也不允準。以色列人就住在加低斯。」
【士十一18】「他們又經過曠野,繞著以東和摩押地,從摩押地的東邊過來,在亞嫩河邊安營,並沒有入摩押的境內,因為亞嫩河是摩押的邊界。」
【士十一19】「以色列人打發使者去見亞摩利王西宏,就是希實本的王,對他說:“求你容我們從你的地經過,往我們自己的地方去。”」
【士十一20】「西宏卻不信服以色列人,不容他們經過他的境界,乃招聚他的眾民在雅雜安營,與以色列人爭戰。」
【士十一21】「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將西宏和他的眾民都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就擊殺他們,得了亞摩利人的全地:」
【士十一22】「從亞嫩河到雅博河,從曠野直到約旦河。」
【士十一23】「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祂百姓以色列面前趕出亞摩利人,你竟要得他們的地嗎?」
【士十一24】「你的神基抹所賜你的地你不是得為業嗎?耶和華——我們的神在我們面前所趕出的人,我們就得他的地。」
【士十一25】「難道你比摩押王西撥的兒子巴勒還強嗎?他曾與以色列人爭競,或是與他們爭戰嗎?」
【士十一26】「以色列人住希實本和屬希實本的鄉村,亞羅珥和屬亞羅珥的鄉村,並沿亞嫩河的一切城邑,已經有三百年了;在這三百年之內,你們為什麽沒有取回這些地方呢?」
【士十一27】「原來我沒有得罪你,你卻攻打我,惡待我。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
【士十一28】「但亞捫人的王不肯聽耶弗他打發人說的話。」
- 「基抹」(24節)是摩押人的神,米勒公或摩洛才是亞捫人的神(王上十一5、33)。可能以笏制伏了摩押人之後(三30),亞捫人已經與摩押人融合,所以也拜摩押人的神。「你的神基抹所賜你的地你不是得為業嗎」(24節),意思是如果「基抹」是真神,他應該當時就幫摩押人從亞摩利人的手中奪回他們的地,而不應該等三百年後到以色列人手中來奪。
- 「審判人的耶和華」(27節),原文是「士師耶和華」,這是士師記原文唯一一次使用「士師」這個名詞,表明神才是真正的士師。
- 表面上,耶弗他是進行外交談判,據理力爭;實際上,耶弗他是按著神所定規的原則,在爭戰之前先與仇敵「宣告和睦的話」(申二十10)。他知道這些話說了並沒有用,因為「亞捫人的王不肯聽」(28節),只是在找戰爭的借口。但耶弗他只關心在神面前做得準確,並不關心做這事的結果。耶弗他也借著這番話數算神的恩典,他四次提到「耶和華」(21、23、24、27節),提醒自己和百姓,只要自己站在神這一邊,神必為他們爭戰。
【士十一29】「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經過基列和瑪拿西,來到基列的米斯巴,又從米斯巴來到亞捫人那里。」
【士十一30】「耶弗他就向耶和華許願,說:『禰若將亞捫人交在我手中,」
【士十一31】「我從亞捫人那里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無論什麽人,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就必歸禰,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
【士十一32】「於是耶弗他往亞捫人那里去,與他們爭戰;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他手中,」
【士十一33】「他就大大殺敗他們,從亞羅珥到米匿,直到亞備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這樣,亞捫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
- 在舊約時代,聖靈暫時降在人的身上,是為了賜給人特殊的事奉能力,完成工作之後就會離開,所以並不能改變人的生命。而到了新約的時代,聖靈就「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里面」(約十四17;羅八9),不但賜給我們事奉的能力,也能改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
- 耶弗他在戰前的許願,可能是因為信心的軟弱。雖然「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29節),但只是賜給他事奉的能力,並沒有改變他的生命。耶弗他敬畏神、有熱心,但卻缺乏真理,所以魯莽地許了一個沒有必要、也不準確的願。「無論什麽人」(31節)原文是「無論什麽」。神只悅納祂所指定的祭物,絕不能「無論什麽」都獻作燔祭,尤其是「使兒女經火」(申十八10):「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彌六7)。但耶弗他卻用熱心代替了真理,居然許願把「無論什麽人」都獻上為燔祭。
- 神所悅納的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的事奉,只有動機出於神、方法根據神,才能把結果獻給神。人若出於自己的熱心或愛心、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想做、愛做的事硬塞給神,並不是事奉神,而是在滿足肉體。
【士十一34】「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兒拿著鼓跳舞出來迎接他,是他獨生的,此外無兒無女。」
【士十一35】「耶弗他看見她,就撕裂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願,不能挽回。』」
【士十一36】「他女兒回答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口中所說的向我行,因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仇』;」
【士十一37】「又對父親說:『有一件事求你允準:容我去兩個月,與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終為處女。』」
【士十一38】「耶弗他說:『你去吧!』就容她去兩個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為她終為處女哀哭。」
【士十一39】「兩月已滿,她回到父親那里,父親就照所許的願向她行了。女兒終身沒有親近男子。」
【士十一40】「此後以色列中有個規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四天。」
- 「撕裂衣服」(35節)是古代中東人表達極度悲痛的方式。
- 一年一度為「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四天」(40節),在聖經的其他地方並未提及,可能只限於基列地區。
- 耶弗他的女兒敬畏神、孝敬父親(36節),勇敢地為父親魯莽的許願作出了犧牲,神對她必有最好的安排。她唯一的遺憾是「終為處女」(37節),也就是沒有後代。對古代以色列婦女來說,最大的羞辱就是沒有後代,以致在神的應許上不再有分。而因著耶弗他的女兒「終為處女」,以為自己從此可以做基列人「領袖」(9節)的耶弗他也斷絕了後代,樂極生悲。
- 猶太傳統(《猶太古史》卷5第7章266節)和早期教父們都認為,耶弗他的女兒是按照字面的意思被獻為燔祭,所以並不蒙神喜悅。神並沒有阻擋這個悲劇的發生,一面管教了耶弗他,一面也讓我們看到:人若不照著真理事奉,只憑著自己的滿腔熱情、愛心或正義感,也會成為一個魯莽「耶弗他」,給自己和家人都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