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八1】「神記念挪亞和挪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
- 挪亞全家在方舟內已經等候了「一百五十天」之久(七24),似乎被神遺忘,但神從來不會忘記屬祂的人。神總是按著祂的所定的時間,按照祂的方式來搭救祂所「記念」的人和生物。
- 此時浩大洪水將神的創造翻轉到「淵面黑暗」(一2 )的狀態,而「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與「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一2)相似,就像神重造的過程。
- 「風」和「神的靈」原文是同一個字。在創造之始,神的三個位格都出現了:「神」(一1)、「神的靈」(一2)、「神說」(即「道」)(一3)。在重造之時,三一神再次同時做工:「神」、預表基督的「方舟」和「靈」。聖經對洪水的審判與洪水之後的重造的描述,以「神記念」為轉折點,顯示了以下「鏡像」的過程,表明每一步都是神有秩序的控制之下:
1、挪亞生了三個兒子(六10) | 1、挪亞的三個兒子(九18-19) |
2、神命令進入方舟(七1) | 2、神命令可以出方舟(八16) |
3、再過七天(七4) | 3、又等了七天(八12) |
4、過了那七天(七10) | 4、又等了七天(八10) |
5、洪水氾濫在地上四十天(七17) | 5、過了四十天,挪亞開了方舟的窗戶(八6) |
6、山嶺都淹沒了(七20) | 6、山頂都現出來了(八5) |
7、水勢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七24) | 7、過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漸消(八3) |
H 神記念挪亞(八1) |
【創八2】「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
【創八3】「水從地上漸退。過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漸消。」
這「一百五十天」是從下雨的時候開始算的(七24)。
【創八4】「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
- 「七月十七日」是陰曆,與後來以色列的宗教歷相差6個月。以色列宗教歷的正月十五日是逾越節(出十二2、6),主耶穌於正月十五日逾越節被釘十字架,第三天十七日復活。主耶穌復活的日子正是陰曆「七月十七日」,也就是「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的日子。
- 「山」原文是複數,指山脈。傳統認為「亞拉臘」山脈是在亞美尼亞境內,古代烏拉爾圖(Urartu)王國所在地(賽三十七38;耶五十一27)。現代土耳其東北部亞拉臘山只是這山脈中的一個山峰。
【創八5】「水又漸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頂都現出來了。」
「山頂都現出來了」表明得救的盼望有了確實的證據。「山頂」原文是複數,表示眾山。
【創八6】「過了四十天,挪亞開了方舟的窗戶,」
「四十天」代表徹底的察驗:埃及人「薰屍的常例是四十天」(五十3);以色列十二探子曾窺探迦南地「四十天」(民十三25);主耶穌曾在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路四2),復活後「四十天之久」向使徒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一3)。
【創八7】「放出一隻烏鴉去;那烏鴉飛來飛去,直到地上的水都乾了。」
挪亞放出不會自動歸巢的「烏鴉」,是為了觀察它所選擇的飛行方向,判斷陸地的所在。烏鴉是不潔淨的鳥類,食腐肉是烏鴉的習性,因此必然能找到足夠的食物,它也不介意在泥濘的地上或動物浮屍上棲身。
【創八8】「他又放出一隻鴿子去,要看看水從地上退了沒有。」
【創八9】「但遍地上都是水,鴿子找不著落腳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亞那裡,挪亞伸手把鴿子接進方舟來。」
挪亞放出能自動歸巢的「鴿子」,是為了判斷地面是否乾了。鴿子喜歡乾燥潔淨的地方棲身,以植物為食,外面既然沒有合適的食物,也沒有「落腳之地」,只好回到方舟。
【創八10】「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鴿子從方舟放出去。」
「七」是完全的數目,「又等了七天」代表充分的等候。
【創八11】「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
通常「橄欖」生在比較低海拔的地帶,因此有「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表示低處的水也已經退去,並能根據橄欖樹淹沒後長出新葉所需的時間,作為洪水深度的線索。世人以口銜橄欖枝的鴿子做為和平的記號,就是源於這個典故。
【創八12】「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鴿子去,鴿子就不再回來了。」
鴿子一去不復返,表明地上的水都乾了。
【創八13】「到挪亞六百零一歲,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乾了。挪亞撤去方舟的蓋觀看,便見地面上乾了。」
「正月初一日」這個日期的寫法,是在重申人類有了一個新的開始。世界再獲新生,正如創造的過程中旱地和海洋被分開(一9)。
【創八14】「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地就都乾了。」
洪水開始於「二月十七日」(七11),到此剛好過了一年又十天。13-14節3次說到地「乾了」,有人認為是暗示一切都在三一神的眷顧下恢復正常。
【創八15】「神對挪亞說:」
【創八16】「『你和你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可以出方舟。」
挪亞全家「進入方舟」是根據神的話(七1),「出方舟」也是根據神的話。挪亞已經多次釋放烏鴉和鴿子察驗(7-12節),並且早在正月初一日已經確定「地面上乾了」(13節),但他並沒有根據自己的眼見作決定,而是在方舟裡等候神的命令五十七天。信徒行事為人,一面應該盡本分、警醒預備,一面必須等候神的話。
【創八17】「在你那裡凡有血肉的活物,就是飛鳥、牲畜,和一切爬在地上的昆蟲,都要帶出來,叫它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興旺。』」
- 在神的旨意中,動物是為人造的,人是動物的管理者(一26)。因此,人敗壞,動物也跟著遭殃(六7);人得保存,動物也跟著得保存(六18-19);人蒙神記念,動物也跟著蒙記念(1節);現在人得救,動物也跟著得祝福。「滋生」原文與神在創造時祝福的「滋生」相同(一20),「興旺」原文與神在創造時祝福的「滋生」相同(一22)。
- 方舟只需要裝載每個種類帶有豐富基因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的一對動物幼崽,就可以在洪水之後繁衍出許多不同的品種。這並不是進化,而是動物在不同環境和遺傳條件下基因多樣性的表現。
【創八18】「於是挪亞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出來了。」
【創八19】「一切走獸、昆蟲、飛鳥,和地上所有的動物,各從其類,也都出了方舟。」
【創八20】「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
- 人常常是蒙恩而不知感恩(路十七18),或者感謝神用來施恩的工具如方舟,而漠視了施恩的神。但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在那剛受過審判的地方,首先感謝施恩的神。
- 「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原文都是陽性單數,表示每樣只獻上一隻公的。「燔祭」是指將祭物放在壇上完全焚燒而獻給神(利一4)。本節是聖經中第一次提到「築壇」。
【創八21】「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
- 「聞那馨香之氣」是用擬人的方法表示神悅納對祂的敬拜(弗五2;腓四18)。「心裡說」表明這是神親自啟示人。
- 「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這句之前有個連接詞,可以翻譯為「雖然」,表示神雖然知道人的本性就是邪惡,但還是選擇不再用洪水滅世。因為神將召出祂的選民,使用一個民族來帶出「女人的後裔」(三15),成就祂救贖的計劃。神不是應允不再「滅世」,而是應允「不用洪水滅世」。
【創八22】「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
- 神恢復了自然的秩序,一直持續到新天新地(啟二十一1)。「稼」原文是種子,指播種;「穡」原文是「莊稼、收割」;「寒暑」原文是「冷熱」。「地」將有一天不再存留,那時會被「新地」所取代(彼後三10、13)。
- 本節原文的形式是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