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五1】「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作歌,說:」
【士五2】「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
- 本章被稱為「底波拉之歌」。底波拉可能是主要的作者(7節),但她卻高舉弟兄,把巴拉的名字也加在上面(1節)。這首歌所用的希伯來文非常古老,所以有許多不容易翻譯的地方。
- 「軍長率領」和「百姓也甘心犧牲」(2節),在爭戰中都非常重要,但從前在仇敵面前卻毫無作用。現在這些「軍長」和「百姓」之所以能顯出該有的功用,乃是因為他們準確地站到了神的一邊。我們所有的屬靈成就,都是因為跟隨神才得著的,所以不應該稱頌人,而「應當頌讚耶和華」(2節)。
【士五3】「君王啊,要聽!王子啊,要側耳而聽!我要向耶和華歌唱,我要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士五4】「耶和華啊,禰從西珥出來,由以東地行走。那時地震天漏,雲也落雨。」
【士五5】「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西奈山見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
- 以東的「西珥」(4節)是以色列人結束曠野三十八年繞行的地方(申二1),能讓百姓想起他們的祖先在失敗了三十八年之後,神帶領他們重新走向得勝。西奈山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地方(出十九18),能提醒百姓神的信實和自己的悖逆。
- 聖靈首先呼喚我們「要聽」(3節),要思想當年神在西奈山與百姓立約(出十九18),在以東的西珥帶領百姓重新走向得勝(申二1)的歷史。雖然百姓一度落在失敗之中,被迦南人「大大欺壓二十年」(四3),但神的大能、恩典與信實從來都沒有變過。這一位神能將悖逆的百姓交給仇敵管教(四2),也有能力把回轉的百姓從仇敵手中拯救出來。
【士五6】「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
【士五7】「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
【士五8】「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盾牌槍矛呢?」
- 珊迦擊殺六百非利士人是在南方(三31),而北方各支派卻面對著另外的爭戰。「大道」(6節)指當時商旅行走的道路,被迦南人控制,百姓必須繞小道而行。「官長」(7節)可能指以色列人中的勇士,他們心驚膽戰,都不見了。當沒有一個以色列男人肯為神站立的時候,神就興起女先知底波拉來「作以色列的母」(7節)。
- 以色列人選擇了「新神」(8節),其實他們「所祭祀的鬼魔並非真神,乃是素不認識的神,是近來新興的」(申三十二17)。這些「新神」就是巴力、財神,百姓追求財富,結果使自己陷入了爭戰、苦難和窮困,被迦南人欺壓得連「盾牌槍矛」(8節)都不敢公開張揚,失去了爭戰的功用。「四萬人」(8節)可能指當時北方各支派中可以作戰的人數。
- 「真神」所注意的是「聖潔」(Holy)(利十九2),「新神」所關心的卻是快樂(Happy)。當一個教會所追求、所教導的都是「平安、喜樂、成功、健康、富足」的時候,就是選擇了「新神」,那時「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8節)。
【士五9】「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
【士五10】「騎白驢的、坐繡花毯子的、行路的,你們都當傳揚!」
【士五11】「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人必述說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就是祂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那時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
- 底波拉邀請社會各階層同來傳揚神的恩典。「首領」(9節)是有權勢的人,「騎白驢的」(10節)是有地位的人,「坐繡花毯子」(10節)的可能指「貴族」,「行路的」(10節)指普通人。
- 「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11節),原文可譯為「在打水之處樂師的聲音中」(英文ESV譯本),可能指旅行者從此可以放心地聚集在路上的打水之處。「城門」(11節)是公眾聚集、審判或議事的地方,現在則為了感恩而聚會。
【士五12】「底波拉啊,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啊,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
【士五13】「那時有余剩的貴胄和百姓一同下來;耶和華降臨,為我攻擊勇士。」
- 因著底波拉被神「興起」(12節),就帶出了巴拉的「奮興」(12節),然後帶出了百姓「一同下來」(13節),站在神一邊。神所帶起的恢覆,不是根據人多人少,而是根據人是否跟隨神。只要有一小部分人被神「興起」,就能成為神「降臨」(13節)做工的管道。我們願意在這末後的日子被神「興起」嗎?
- 百姓被迦南人「大大欺壓二十年」(四3),但這二十年也是他們被神修剪、重建的二十年。神在我們生命中大部分做工的時間,都是人所看不見的,一直到「余剩的貴胄和百姓」(13節)在神要顯出榮耀的時刻出來跟隨神,我們才能看到神暗暗地在他們生命中的改變。因此,我們不必論斷別人的屬靈光景,只需關心自己與神的關系是否正確;因為要到將來「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林前十五52),我們才能看清神隱藏的工作。
【士五14】「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從以法蓮下來的,便雅憫在民中跟隨你。有掌權的從瑪吉下來;有持杖檢點民數的從西布倫下來;」
【士五15】「以薩迦的首領與底波拉同來;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眾人都跟隨巴拉沖下平原;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
【士五16】「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
【士五17】「基列人安居在約旦河外。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
【士五18】「西布倫人是拼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
- 「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從以法蓮下來的」(14節),原文可譯為「從以法蓮地,他們湧進谷地」(英文ESV譯本)。
- 最初參戰的主力是「拿弗他利和西布倫人」(三6),以法蓮(14節)、便雅憫、河西的瑪拿西半支派(瑪吉)和以薩迦支派也參與了爭戰(14-15節),直到將迦南王耶賓滅絕了(四24)。這五個半支派都勇敢地跟隨神,成為基順河之戰的主要力量。
- 「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15節)、「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16節),原文都可譯為「在流便的宗族中有意見未定的人」(英文ESV譯本)。
- 但、亞設與河東的流便、瑪拿西半支派、迦得,這四個半支派都袖手旁觀(17節),有的是事不關己、有的是生意太忙、有的是隔岸觀火,結果都不肯跟隨神爭戰,也失去了合一的見證。
- 這里沒有提到猶大及西緬支派,可能他們正在南方與非利士人爭戰(6節;三31)。
【士五19】「君王都來爭戰。那時迦南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納爭戰,卻未得擄掠銀錢。」
【士五20】「星宿從天上爭戰,從其軌道攻擊西西拉。」
【士五21】「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
【士五22】「那時壯馬馳驅,踢跳,奔騰。」
- 「米吉多水旁的他納」(19節)可能是西西拉的軍隊集結的地方。「米吉多」位於耶斯列平原和基順河的南面,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與耶斯列平原北面的拿撒勒遙遙相望。「哈米吉多頓」(啟十六16)末日大決戰的戰場,很可能就是基順河之戰所在的耶斯列平原。19-22節所描繪的基順河大戰,就象「哈米吉多頓」末日大決戰的預演(啟十九11-21)。
- 在迦南人的神話中,「星宿」(20節)是雨水的源頭,由風暴之神巴力掌管,現在卻反過來攻擊迦南聯軍,讓他們遭遇暴雨的攻擊。
- 「基順河」(7節)是流經耶斯列平原的主要河流,向西沿著迦密山西北流入地中海的亞柯灣。這條河的上遊是季節性的旱溪,旱季時是水淺的小溪,雨季時可能成為洶湧的急流,使沿河低窪地區變成沼澤地,讓鐵車深陷泥中。
- 當人願意跟隨神的時候,神就差派天上的暴風雨(20節)和地上的基順河(21節)來為百姓爭戰。主耶穌也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太二十八18-19),我們若肯跟隨祂,天上地下的萬事都會為我們效力。
【士五23】「耶和華的使者說:應當咒詛米羅斯,大大咒詛其中的居民;因為他們不來幫助耶和華,不來幫助耶和華攻擊勇士。」
【士五24】「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
【士五25】「西西拉求水,雅億給他奶子,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
【士五26】「雅億左手拿著帳棚的橛子,右手拿著匠人的錘子,擊打西西拉,打傷他的頭,把他的鬢角打破穿通。」
【士五27】「西西拉在她腳前曲身仆倒,在她腳前曲身倒臥;在那里曲身,就在那里死亡。」
- 「米羅斯」(23節)可能是戰場附近的以色列城邑,但他們卻不敢參戰。神並不需要人幫忙,這里責備米羅斯人「不來幫助耶和華」(23節),是責備他們不肯跟隨神。
- 「雅億」(24節)不是以色列人,卻勇敢地幫助神的百姓殺敵,因此蒙神祝福,與米羅斯人的懦弱成為強烈對比。
【士五28】「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里往外觀看,從窗欞中呼叫說:他的戰車為何耽延不來呢?他的車輪為何行得慢呢?」
【士五29】「聰明的宮女安慰她(原文是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語地說:」
【士五30】「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為擄物,得繡花的彩衣為掠物。這彩衣兩面繡花,乃是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的。」
- 雅億的行為使「以色列的母」(7節)快樂,卻讓「西西拉的母親」(28節)心碎;但如果讓西西拉的母親高興了,神的百姓就會繼續受苦。罪使國與國、民與民之間的關系無法調和,只有基督再來的時候,全地才能得著真正的平安。
- 「女子」(30節)原文是「子宮」,是對女奴的輕蔑稱呼。西西拉的母親掛念兒子,雖然令人心酸,但她的「自言自語」(29節)卻提醒我們,她對戰利品、榮耀和地位的興趣(30節),遠超過對俘虜的憐憫。雖然母愛是偉大的,但作為神的「仇敵」(31節),人類的母親只可能無私地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能舍己地愛鄰舍、愛仇敵;人類最高形式的愛,也不能與神「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十三3)的愛相提並論。
- 「神就是愛」(約壹四8),但神也是「烈火」(申四24;來十二29)。人若高舉愛心來抵擋公義,用神的一個屬性去反對另一個屬性,其實是用人的愛去代替神的愛,結果必然是溺愛偽善、包容罪惡,「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四1)。
【士五31】「耶和華啊,願禰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禰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
- 百姓在第三次悖逆時,一直等到「二十年」(四3)之後才走頭無路地「呼求耶和華」(四3)。但神仍然用憐憫和恩典來挽回他們,讓百姓享受「國中太平四十年」(31節),也就是一個世代。但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又會再次犯罪。人若不愛神,就永遠不能脫離這個惡性循環。因此,聖靈借著這首詩歌宣告了神的心意:「願愛禰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31節)。而這個心意,只有將來「公義的日頭」(瑪四2)基督親自來成就,只有祂才是神所要得著的愛祂的人。
- 我們若接受基督作自己的生命,就能真正愛神、順服神,脫離罪的咒詛。而當基督再來的時候,祂將親自指揮那場末日的基順河之戰(啟十九11-21):「哈米吉多頓」(啟十六16)大決戰,消滅一切神的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