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十一1】「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

【王上十一2】「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不可與她們往來相通,因為她們必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她們的神。』所羅門卻戀愛這些女子。」

  • 所羅門「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1節),表明他靈命的破口並非「年老的時候」(4節)才出現的,而是從「法老的女兒」開始了。
  • 所羅門寵愛「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1節),這份名單上的地名離耶路撒冷越來越遠,表明所羅門越來越濫愛,離神越來越遠。
  • 起初,「所羅門愛耶和華」(三3);現在,他的心不但「戀慕」他所建造的宮室(九1)、城市(九19),也「戀愛」(2節)外邦女子。表面上,所羅門是蒙神祝福,事業、愛情雙豐收;實際上,這些他所愛的人、事、物,漸漸在他心里代替了神,使他的心越來越偏離神(9節),「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二4)。而一個不能專心愛神的人(6節),對人的愛也不會專心;所以所羅門用情不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
  • 所羅門一面為百姓祝福:「你們當向耶和華——我們的神存誠實的心,遵行祂的律例,謹守祂的誡命,至終如今日一樣」(八61),一面自己帶頭違反神的誡命:「寵愛許多外邦女子」。這正是人全然敗壞的本相:「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七19)。

【王上十一3】「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

【王上十一4】「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

【王上十一5】「因為所羅門隨從西頓人的女神亞斯她錄和亞捫人可憎的神米勒公。」

  • 「妃」(3節)原文是「妻子」。「嬪」(3節)原文是「妾」。所羅門娶這麽多的外國城邦的公主,很可能是當時各國慣用的政治聯姻。這些妃嬪並沒有使所羅門的國度更安全,卻成了傳播偶像假神的大使,在「誘惑他的心」(3節)方面很成功。
  • 「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4節),是神一再警告的必然後果(2節;出三十四16;申七4)。
  • 「誠誠實實地順服」(4節),原文是「用完全的心跟隨」。所羅門的問題並不是不肯跟隨神,而是不肯用完全的心跟隨神,起初是分出了一些心去愛別的事物,結果是心被誘惑去「隨從別神」(4節),完全違背了神的律法對王的要求:
    1. 律法規定「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耶和華曾吩咐你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申十七16),但所羅門不但自己為自己加添了大量馬匹(十26),也派人回埃及去做馬匹生意(十26);
    2. 律法規定王「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十七17),但所羅門卻「在耶路撒冷使銀子多如石頭」(十27),一切的器皿都是金的(十21)。
    3. 律法規定王「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申十七17),但所羅門卻「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3節)
  • 在迦南版本的巴力神話中,「亞斯她錄 Ashtaroth」(5節)或「亞舍拉 Asheroth」(士三7)是巴力的配偶,是掌管戰爭與生育的女神。在敘利亞北方的烏加列稱之為「亞納特 Anath」,巴力的妹妹。敬拜「亞斯她錄 Ashtaroth」的儀式包括與廟妓行淫。
  • 「米勒公」(5節)又名「摩洛」,是亞捫人的神。敬拜「摩洛」的儀式包括把嬰孩燒死獻祭(利十八21),所以是說「可憎的神」(5節)。在所羅門之後繼位作王的羅波安,就是所羅門所娶的亞捫女子拿瑪所生(十四21)。

【王上十一6】「所羅門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效法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

【王上十一7】「所羅門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築邱壇。」

【王上十一8】「他為那些向自己的神燒香獻祭的外邦女子,就是他娶來的妃嬪也是這樣行。」

  • 「基抹」是摩押的戰神。
  • 「耶路撒冷對面的山」(7節),就是橄欖山。所羅門在橄欖山上建築偶像的邱壇,使該山被稱為「邪僻山」(王下二十三13)。這些邱壇竟然存在了三百多年,一直到約西亞王的時候才被清除(王下二十三13)。但為時已晚,偶像崇拜已經深入人心,神的審判已經不可避免(王下二十三26),神宣告:「我必棄掉我從前所選擇的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說立我名的殿」(王下二十三27)。
  • 第8節原文直譯是「他為所有的外邦妻子這樣行,她們向自己的神燒香獻祭」。所羅門為了討好這些外邦妻子,不但為她們建立邱壇,讓她們敬拜各自的偶像,自己也跟著去敬拜亞斯她錄和米勒公(5節)。

【王上十一9】「耶和華向所羅門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王上十一10】「耶和華曾吩咐他不可隨從別神,他卻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

【王上十一11】「所以耶和華對他說:『你既行了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

【王上十一12】「然而,因你父親大衛的緣故,我不在你活著的日子行這事,必從你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

【王上十一13】「只是我不將全國奪回,要因我仆人大衛和我所選擇的耶路撒冷,還留一支派給你的兒子。』」

  • 11-13節是神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向所羅門說話,可能是借著先知傳話。
  • 特殊的屬靈經歷不一定會使人變得更加屬靈,神曾經兩次向所羅門顯現(三5;九2),但所羅門卻「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9節);「耶和華曾吩咐他不可隨從別神」(10節),在第二次顯現中警告他不可「去事奉敬拜別神」(九6),但所羅門卻仍然「隨從別神」(4節);神曾經三次勉勵他謹守遵行神的律例、誡命(三14;六12;九4),但所羅門「卻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10節)。
  • 「將你的國奪回」(11節),原文是「將你的國撕裂、撕裂」。
  • 「從你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12節),原文是「從你兒子的手中將國撕裂」。
  • 「不將全國奪回」(13節),原文是「不將全國撕裂」。
  • 大衛之約對於所羅門是有條件的,所羅門既然不遵守神所吩咐他守的約和律例(11節),神必然要管教他,讓他知道自己聰明人做愚昧事的結果。但是,大衛之約對於大衛卻是無條件的(撒下七16);即使所羅門不能謹守遵行神的誡命,神也照樣成就大衛之約,只是必從所羅門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12節),換成向大衛的另一個子孫應驗。實際上,所羅門此時已經危機四起(14-40節),若不是神向大衛應許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撒下七15),恐怕所羅門並沒有機會平安而死。

【王上十一14】「耶和華使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是以東王的後裔。」

【王上十一15】「先前大衛攻擊以東,元帥約押上去葬埋陣亡的人,將以東的男丁都殺了。」

【王上十一16】「約押和以色列眾人在以東住了六個月,直到將以東的男丁盡都剪除。」

【王上十一17】「那時哈達還是幼童;他和他父親的臣仆,幾個以東人逃往埃及。」

【王上十一18】「他們從米甸起行,到了巴蘭;從巴蘭帶著幾個人來到埃及見埃及王法老;法老為他派定糧食,又給他房屋田地。」

【王上十一19】「哈達在法老面前大蒙恩惠,以致法老將王後答比匿的妹子賜他為妻。」

【王上十一20】「答比匿的妹子給哈達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基努拔。答比匿使基努拔在法老的宮里斷奶,基努拔就與法老的眾子一同住在法老的宮里。」

【王上十一21】「哈達在埃及聽見大衛與他列祖同睡,元帥約押也死了,就對法老說:『求王容我回本國去。』」

【王上十一22】「法老對他說:『你在我這里有什麽缺乏,你竟要回你本國去呢?』他回答說:『我沒有缺乏什麽,只是求王容我回去。』」

  • 「答比匿」(20節)原文是「王的妻子」,可能是埃及王後的名字或頭銜。
  • 從前以東主動攻擊大衛,結果被大衛征服(撒下八13-14)。埃及法老為了制衡以色列,就收留、培植以色列的敵人。收留以東人哈達的法老,就是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的法老西阿蒙(Siamun,主前986-967年)。但西阿蒙後來成為所羅門的岳父(三1),所以他不願哈達回去找所羅門的麻煩(22節)。所羅門開始建殿前後,西阿蒙就去世了,王位落到他的對手底比斯大祭司普斯森納二世(Psusennes II,主前967-943年在位)手中。哈達可能在這期間回到了以東,他與所羅門作對的形式,可能只是襲擊商隊,而不是全面戰爭。

【王上十一23】「神又使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先前逃避主人瑣巴王哈大底謝。」

【王上十一24】「大衛擊殺瑣巴人的時候,利遜招聚了一群人,自己作他們的頭目,往大馬士革居住,在那里作王。」

【王上十一25】「所羅門活著的時候,哈達為患之外,利遜也作以色列的敵人。他恨惡以色列人,且作了亞蘭人的王。」

  • 瑣巴王哈大底謝被大衛打敗後(撒下八3-13;十6-19),利遜乘機在大馬士革自立為王,後來成為所羅門的敵人。失去大馬士革這個亞蘭的主要城市,對以色列的影響尤其嚴重,亞蘭人在後來幾百年中一直是以色列人拔不掉的刺。
  • 「敵人」(14、23節)原文與「仇敵」(五4)相同,過去,神使所羅門「沒有仇敵」(五4);現在,神卻興起以東的哈達和哈蘭的利遜「作所羅門的敵人」(14、13節),南面的以東和北面的亞蘭都成為敵對的國家,所羅門的王國開始從邊疆失守了。因為神應許大衛:「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撒下七14)。

【王上十一26】「所羅門的臣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也舉手攻擊王。他是以法蓮支派的洗利達人,他母親是寡婦,名叫洗魯阿。」

【王上十一27】「他舉手攻擊王的緣故,乃由先前所羅門建造米羅,修補他父親大衛城的破口。」

【王上十一28】「耶羅波安是大有才能的人。所羅門見這少年人殷勤,就派他監管約瑟家的一切工程。」

  • 「耶羅波安」(26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百姓會爭論」。
  • 「米羅」(27節)是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之一,位於大衛城東邊的梯形斜坡上。所羅門花了二十年建造完聖殿和王宮後(九10),「才建造米羅」(九24)。而耶羅波安在建造米羅的期間被神揀選,成為所羅門的敵人。也就是說,所羅門獻殿之後,靈命急劇下滑,神從那時開始預備管教他。
  • 所羅門派以法蓮支派的耶羅波安監管約瑟家、也就是北方十個支派的勞工,所以他很了解民間對所羅門的怨憤(十二4)。百姓起初是為了聖殿的建造,每年輪流三個月上山伐木(五13-14),結果「都心中喜樂」(八66);現在是為了所羅門「所願建造的」(九19)服勞役,結果成了「負重軛,做苦工」(十二4)。同樣,我們的事奉若不是為了神的建造,而是為了人的建造,也會成為「負重軛,做苦工」,越事奉、越沒有喜樂和安息。

【王上十一29】「一日,耶羅波安出了耶路撒冷,示羅人先知亞希雅在路上遇見他;亞希雅身上穿著一件新衣。他們二人在田野,以外並無別人。」

【王上十一30】「亞希雅將自己穿的那件新衣撕成十二片,」

【王上十一31】「對耶羅波安說:『你可以拿十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必將國從所羅門手里奪回,將十個支派賜給你。」

【王上十一32】「(我因仆人大衛和我在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的耶路撒冷城的緣故,仍給所羅門留一個支派。)」

【王上十一33】「因為他離棄我,敬拜西頓人的女神亞斯她錄、摩押的神基抹,和亞捫人的神米勒公,沒有遵從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守我的律例典章,像他父親大衛一樣。」

【王上十一34】「但我不從他手里將全國奪回;使他終身為君,是因我所揀選的仆人大衛謹守我的誡命律例。」

【王上十一35】「我必從他兒子的手里將國奪回,以十個支派賜給你,」

【王上十一36】「還留一個支派給他的兒子,使我仆人大衛在我所選擇立我名的耶路撒冷城里,在我面前長有燈光。」

【王上十一37】「我必揀選你,使你照心里一切所願的,作王治理以色列。」

【王上十一38】「你若聽從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謹守我的律例誡命,像我仆人大衛所行的,我就與你同在,為你立堅固的家,像我為大衛所立的一樣,將以色列人賜給你。」

【王上十一39】「我必因所羅門所行的使大衛後裔受患難,但不至於永遠。”』」

  • 「示羅」(29節)位於北方以法蓮支派境內,「示羅人先知亞希雅」(29節)是以法蓮支派的先知。以法蓮支派的亞希雅向以法蓮人耶羅波安預言神必揀選他「作王治理以色列」(37節),並不是徇私,而是忠實地傳達神的旨意。因為耶羅波安悖逆神以後,他也同樣忠實地預言神「必除盡耶羅波安的家」(十四10)。
  • 做先知是要付出代價的。古代的衣服十分昂貴,亞希雅卻要把新衣撕成十二片(30節),好讓耶羅波安知道他說這話是嚴肅的預言。
  • 神「仍給所羅門留一個支派」(32節),指便雅憫支派。以色列南北分裂後,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統治南方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十二21),以及利未人(代下十一13-14),稱為猶大國;而耶羅波安統治北方十個支派(31節),稱為以色列國。北國經歷了九個王朝,沒有一個敬虔的君主,最後於主前722年被亞述擄走。南國始終由大衛的後裔統治,中間有若幹忠心事奉神的王,最後於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擄走。
  • 「因為他離棄我」(33節),是根據希臘文、拉丁文和敘利亞文譯本。希伯來原文是「因為他們離棄我」,表明所羅門的壞榜樣,已經導致了全國的敗壞。
  • 「長有燈光」(36節),指大衛家在耶路撒冷的國位不斷有後裔繼承。雖然神「必因所羅門所行的使大衛後裔受患難」(39節),但卻「不至於永遠」(39節),因為無條件的大衛之約不是根據人的屬靈光景,而是神自己負責「親口應許,親手成就」(八24)。
  • 耶羅波安與所羅門的兩個敵人不同,他是從先知亞希雅那里領受了神的命令,成為神管教所羅門的器皿。神並沒有偏心,祂對耶羅波安的應許(38節)與對所羅門的應許一樣(九4-5)。但亞當的後裔若沒有聖靈的保守,沒有一個人能謹守遵行神的律例誡命,沒有一個人能滿足律法的要求,所以也沒有一個人能承受神的應許。因此,「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四4-5)。

【王上十一40】「所羅門因此想要殺耶羅波安。耶羅波安卻起身逃往埃及;到了埃及王示撒那里,就住在埃及,直到所羅門死了。」

  • 先知亞希雅向耶羅波安宣告預言的時候,「他們二人在田野,以外並無別人」(29節)。因此,所羅門知道耶羅波安將要作王,很可能是耶羅波安自己宣揚出去的。這暗示耶羅波安本來就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
  • 所羅門知道耶羅波安已經領受了神的應許,但這位聰明人卻和掃羅一樣愚昧,既沒有認罪悔改,也沒有順服神的旨意,而是試圖除掉耶羅波安,攔阻神的話應驗。正如掃羅無法鏟除大衛,所羅門也無法殺死耶羅波安。
  • 「埃及王示撒」是聖經中第一個提到的法老名字,他是古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首任法老舍順克一世(Sheshonk I,主前943-922年在位),在所羅門開始建造米羅之後大約4年即位。與所羅門王結親的第二十一王朝法老培植哈達(19節),這位與所羅門岳父毫無關系的新法老則培植耶羅波安,都是為了牽制以色列。神的百姓與世界聯合的結果,最終不是與世界同流合污,就是被世界所害。

【王上十一41】「所羅門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智慧都寫在所羅門記上。」

【王上十一42】「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共四十年。」

【王上十一43】「所羅門與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父親大衛的城里。他兒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

  • 「大衛的城」(43節)後來成為埋葬大部分猶大君王固定的地點。
  • 「羅波安」(43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已變大的人」
  • 所羅門沒有謹守遵行神的律例誡命,所以沒能承受神使他長壽的應許(三14),去世的時候大約六十歲(42節)。
  • 所羅門一出生就蒙神所愛(撒下十二24-25),從小到大成長順利,一開始事奉又蒙神賜下智慧,有一個完美的開頭,又到達了偉大的事奉巔峰,但卻從頂峰急劇下滑,最終落到被管教的結局里。神借著所羅門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亞當的後裔即使「心里有神的智慧」(三28),也行不出「神的智慧」來。人的生命若沒有改變,里面若沒有聖靈的管理,無論是人的智慧、還是神的智慧,並不能使人的屬靈生命長進。因此,「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三7)。「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祂命令的是聰明人」(詩一百一十一10)。
  • 所羅門晚年可能已經認罪悔改(代下十一17),對自己一生作了的總結,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傳道書:「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十二13-14)。